我想只要是做品质的都会遇到这样的确问题,曾经有一次我在客户的组装线上和他们的班长讨论不良品的问题,我们同样认为是100%检验不会出问题,但是客户说他们有供应商采用300%检验同样还有不合格品出现,当时还不理解,但是通过观察生产现场和理论知识的提高,我才发现他们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是最不可靠的",从理论上讲,为什么FMEA中对人检验的探测度定那么高,就是这个道理,正如上面一些朋友说的,影响全检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
1.操作者的责任心:大家知道中国人的奴役性很强(我也不愿意贬低自己的民族,但这是事实),在没有人监控的情况下,可能有半数人不愿意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2.检验频次是否合理:操作者定额过高会影响他们检验的成功率.
3.机器设备/工装:从这个方面找原因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机器或工装上设置防错就能有效降低缺陷品的产生,但这个可能需要很大的投资,一般企业很不愿意花这笔钱.意见在项目开发时详细做PFMEA,把需要加防错的地方列出来,算到报价当中去,这样一来对品质控制绝对是有益的,但存在的风险是产品价格不具竞争力.
4.奖惩制度:一个企业如果有完善的奖惩制度一定能够有利于品质控制,这个不必细说大家都能明白.
总之楼主的问题是品质控制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一定要在源头上想办法,不必总是苦恼的问自己"我都100%全检了,怎么还有缺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争取在头脑中淡化"全检"的概念,多想些简单易行的防错的方法,从源头上来控制缺陷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