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37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看过《走出单位》这本书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7 04:2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出单位》是一部专注于跨国公司内部制度性研究及员工思想行为模式、商业价值取向研究的理论色彩较浓的作品。作品观点深刻集中,笔调从容。揭露深层问题同时给出一定意见,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本作品受众群集中于有一定外企或单位工作经历,或者对企业价值取向和员工行为模式有过一定深入思考的人士,无论从背景上还是资历上都具备一定高度。

自己看了一下,很有感触,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看一下,一起来讨论一下.

今天我已经在资料区上传了,想要的就去看吧!!!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本帖最后由 Calvin 于 2007-6-14 21:21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4:25:00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单位”,是一种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衰落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其间有我们熟悉的话语体系、做事方式和思维习惯。虽然“单位”逐渐在社会组织中被其他名称所代替,但是单位制教化下的一代又一代人依然受到这一制度的强烈影响,甚至那些从来没有在传统“单位”中待过一天的人,身上也有“单位制”的烙印。清理“单位制”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是一个转型社会、转型政府发展所需要的最深刻也是最艰巨的一个转型——人的转型。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4:25:0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自序

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这是二十多年来改制的结果。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能否随之崛起,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这取决于另一个我们尚未真正开始的努力,即改人。《走出单位》旨在探讨如何超越单位制对我们的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约束,建设和提高领导力。

第一节 超越制度的领导力
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这是二十多年来改制的结果。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能否随之崛起,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这取决于另一个我们尚未真正开始的努力,即改人。
二十多年来,我们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体制,尽管新的体制尚未建立完善,但旧的体制的确正开始解体。只是,人还是原来的人,没有变。
这样说一定有人认为不公正,因为体制毕竟是我们自己改的,没有外人强迫。看看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就,看看我们的个人面貌和精神气质,考察一下我们的观念,哪一样都是有别于二十年前的。
但我坚持认为,我们基本上都还是单位人,没有变。那些与过去的差异是表面上的,基本无意识,最多也只是下意识。有意识的改变尚未发生,因为我们还没有开始清理单位制的遗产。
这产生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开始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的时候,中国并未产生相应的经济领导力,其中最显著的缺失是参与制定市场规则的能力,而中国的购买力至少已经足够让我们制定新的产品和技术标准。我们仍然停留在被动购买,满足于使用他人提供的商品,仿效他人的经济行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自得于受到发达国家的肯定和赞扬,并不断追求得到更多这样的肯定和赞扬,方才安心。中国独立自主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我们的内心始终缺乏真正的独立和自信。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领导自己呢?我相信,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就是中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领导性影响的时候。这不是民族主义的野心,而是中国经济崛起后中国人应当承担的义务。
这一天的到来当然还十分不确定,它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好这样几件事:
第一,克服中国式的自卑。我们有同等的骄傲和自卑。我们要重新成为世界领导者、为世人所尊敬的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常常为自己还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感到惭愧和自责。这损害了我们的客观评价能力和判断力,常常产生莫名的自卑感,于是为了掩饰这种自卑或维护自尊心而表现自负或不易相处的过度谨慎,导致行为的不入流。
其实,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都需要有平常心。中国一定得成为世界第一吗?第二、第三有什么不好吗?第五、第十就一定不可接受吗?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幸福社会。幸福不能用数字来衡量,但令多数人感到幸福的社会一定是先进的社会。(令多数人都感到优质的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
第二,相信自己。争做第一和最好并不说明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恰恰相反,这种愿望越是强烈,说明我们的自卑感就越重,对自己越没有信心。幸福社会的建设不可能是一场有始有终的竞赛,而必须是一种为全体社会成员—至少是大部分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生活方式。
单位社会培养了我们独特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这一套规范和方式只适用于单位环境,并且与我们正在建设的市场和民主制度的规范和方式相冲突。但我们所继承的不只是这些,还有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即使我们不能从五千年的传承中获得直接可用的东西,至少我们可以获得信念和力量,这是无穷的遗产,剩下的只是时间和过程。
第三,纠正单位制的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建立和完善了单位制。单位制对中国城市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这种改造如此彻底,以致我们总是下意识地重复单位方式,难以找到其他方式。但是,单位制的改造削弱了我们的行动力和领导力,让我们变得不敢判断自己的对错,而是习惯性地寻求他人的指导和肯定。
第四,领导自己。我们还只是在尝试获得公民权利和自治能力。未来公民社会的建设是我们培养领导力、履行领导义务的基础。但是,不断获得公民权利和培养公民自治能力与公民社会建设是同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机会和可能性。
本书旨在讨论如何超越单位制对我们的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约束,建设和提高领导力。在我们蹒跚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需要看看背包里有些什么样的遗产,这些遗产又是怎样消耗着我们的行动力。
从哪里开始呢?我选择在华跨国公司作为具体场景。跨国公司的典型性在于,它的外部是中国正开始弱化的单位环境,内部是以在单位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本地雇员为主体的雇员群体,而跨国公司体制夹在两者之间,其中的矛盾、冲撞、妥协和融合,代表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典型现象。本地雇员在跨国公司里建设领导力、实现职业发展、发挥领导作用,其间的挣扎与困惑、冲突与矛盾、成功与失败都具有总结价值和借鉴意义。
这本书主要是讨论本地雇员的缺点的。本地雇员的众多优点使他们有可能在跨国公司里生存下来并获得一定程度的职业发展,但他们中的优秀者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这种瓶颈是同质的,既不是性别歧视,也不是种族天花板,但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我想告诉他们,那个瓶颈就是单位制的遗产,不卸载它就无法突破制约他们前行的阻碍。其他阻碍也是有的,比如跨国公司的身份类分制所导致的外籍雇员与本地雇员的不平等竞争,但这是可以克服的,因为人员本地化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现实。只是这种现实还有另一面—在领导者职位上,少有适合的本地雇员胜任。
我知道,我刚说的是可能犯众怒而且十二分不中听的话。忠言逆耳,我唯一的意见是吞下这颗坚果,细读后面的论述,看看能否以你的认同化解它。
这本书基本上没有对跨国公司的外籍雇员进行讨论和评论,只是在有助于对本地雇员的讨论时才涉及。这并不是说外籍雇员没有问题—他们的问题也多得很,但他们不是我关切的对象。
对典型环境的选择却并不意味着对典型人群的选择。这本书是写给转型过程中的单位人的,而不只是跨国公司的本地雇员。即使是从未在国有单位里工作过的人,其早期的社会化(包括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也一定是在单位里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城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单位人。单位人共有一种困惑,就是在与跨国公司体制共处或共事时,总感到有什么地方不接轨、别着劲儿,但想不出究竟是哪里。这种困惑预示着一种危险:想不出哪里不对,便认为没有什么不对,一切行为依旧,而行为依旧的结果是对组织的商业利益或国际化进程的损害。
本书中“跨国公司”主要指在中国已有巨额投资、雇用众多本地雇员的大型跨国企业,“本地雇员”概指中国大陆公民,不包括香港、台湾或外籍的华人,而“外籍雇员”概指本地雇员以外的雇员。因为我也是本地雇员,所以书中也常以“我们”来代指本地雇员。
本书中对跨国公司雇员群体的分类是依照跨国公司的现行薪酬—福利结构划分的,符合跨国公司内部对员工的分类方法。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4:25: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本地雇员的领导地位

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没有在本地雇员中培养出公司的领导者。即使在竞争激烈、人员变动频繁、不讲究论资排辈、人员本地化程度也最高的IT业和电信业,本地雇员也只做到中层管理位置,最高领导者虽然都是华人面孔,也讲着流利的普通话,但都是外籍雇员。而在传统行业,比如能源、机械制造等,本地雇员甚至还没有做到中层。

第一节、现状与未来
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没有在本地雇员中培养出公司的领导者。即使在竞争激烈、人员变动频繁、不讲究论资排辈、人员本地化程度也最高的IT业和电信业,本地雇员也只做到中层管理位置,最高领导者虽然都是华人面孔,也讲着流利的普通话,但都是外籍雇员。而在传统行业,比如能源、机械制造等,本地雇员甚至还没有做到中层。
这似乎并不能给人某种紧迫感,但有一种对比会让我们感到一点紧张的。1993年,有两位分别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港台人士先后来到北京工作,在同一个部门里担任不同团队的经理。十年后,他们分别担任了一流IT公司和一流电信公司的中国区或大中华区总裁,而当年与他们职位相当,甚至角色更为重要的本地雇员,还没有一个人到达他们今天这样的领导地位。
跨国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总是强调,希望有一天公司能够实现管理本地化,并实施了一些培养方案。但包括本地化候选人在内的本地雇员都在心里问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实现呢?我怎么才能从候选人变成当选人呢?
我们曾经有过吴士宏,但很快就失去了。从她的《逆风飞》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有一些典型的、不适合跨国公司体制的单位方式和作风。从中国大陆出去后再返乡的人,在担当中国分公司领导职责期间,也有程度不同的此类问题。
二十多年来,我们眼看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管理人员走马灯似的变换,多数空出的高级职位都与本地雇员不相干,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对新来的老板解释中国的国务院是什么样的机构,为什么中国的客户和消费者喜欢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某件事要这样处理而不能那样处理,为什么某个地区市场要以这种方式进入而不能以另一种方式……如果老板是个聪明人,一讲就懂,一教就会,我们会感到十分庆幸。但多数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幸运,所以就常常抱怨外籍老板的笨拙和对中国的无知,感叹跨国公司正变成港台公司、新加坡公司或马来西亚公司(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正在接管在华大型跨国公司)。与感叹和抱怨相比,也许我们更应该自问,这些跨国公司为什么不是正在变成中国公司,由本地雇员接管?
本地雇员的成长也是十分明显的:从开始的低级办公室职员到高级职员,从低层经理到中层经理,从被动执行和辅助执行角色到核心执行角色。二十多年里,我们付出了不寻常的努力,有些人甚至累坏了身体。我们学会了在跨国公司的体制内做事,也熟悉了它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系统,但没能培养出跨国公司所要求的领导力。
5#
发表于 2011-11-7 04:25:18 | 只看该作者
好书!
可以发给我吗?
6#
发表于 2011-11-7 04:25:24 | 只看该作者
LZ,可不可以发给我一份。alpsfan#gmail.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0-25 21:19 , Processed in 0.0462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