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42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中国流》作者商榷:鼓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让他们成炮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21: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热潮,自数年前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开始,就源源不断,称得上是前仆后续。而现在更是形成一个高潮,似乎要国际化,不并购几个知名海外企业就不能成事。日前,著名并购专家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合会并购公会第三任轮值主席熊焰更是出版专著《中国流》,为中国企业的这种走出去摇旗呐喊,提供理论高度的支持。但以笔者所见,这种鼓吹,实际上是鼓励中国企业当炮灰,可能刚开始在镁光登下风光无限,最后是惨痛收场,或者进退维谷,后悔当初的决定。

看联想,当初是如何轰轰烈烈,但收购IBM 个人电脑部门已经4年了吧,依然还没有把人家那点东西消化。Thinkpad以前代表的高质量,显然早已经黯淡了许多。2008年,联想还陷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亏损当中。即使今年柳传志亲自披挂上阵,大局能否扭转,也不得而知。为了这次收购,中国IT企业的排头兵联想的命运一波三折。

TCL收购阿尔卡特和以及法国汤姆逊,一两年之后彻底轰然跨台。本来想利用中国的人力成本,加上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就可以天下无敌了。但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这个战略都是错的。在国际化过程中,劳动成本已经不重要了。如何放弃硬一元,向软三元要利润,如何实现国际产业链的整合、赚取“软三元”才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资本。

其他中国靠并购海外企业国际化呢,名字可以列出一大串,但那个算成功呢?没有谁能给一个肯定的回答。

基于这些事实,再看看《中国流》一厢情愿的论调,似乎中国企业只有并购,才能走出去,才能不再微笑曲线里处于低端。通过并购,形成“中国的人力成本+收购的海外企业优势的品牌、技术”优势组合,一切看上去十分完美。但这和当初TCL李东生、联想柳传志当初的美好设想何其相似。但现实就是现实,不是凭借理想、勇气就可以走向胜利的。

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无论从经验、团队、文化、制度和法律等多方面,还为时尚早。甚至,在国内企业的并购中,中国企业也需要大把的功课要做。试想,一个没有并购过10家以上国内公司的国内企业,要取收购一个世界巨头。想一想就让人觉得荒唐,滑稽。
2#
发表于 2011-11-3 21:00:1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樓主,確實國內企業三思而行還不夠,要30思而行,甚至300思而行!
3#
发表于 2011-11-3 21:00:1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没有一家是成功的,称得上是成功的...
4#
发表于 2011-11-3 21:00:25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联想并购THINKPAD也好,还是TCL收购也好,其背后远不止所谓劳动成本+技术优势简单相加那么理想,由于战略的决策权问题,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方向性错误。
5#
发表于 2011-11-3 21:00:31 | 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对国内的评估是社会主义初阶段,是至理名言!象金融衍生品是美国超级大国才能搞得出的。国内的“企业家”、“经济学”们,大部分尚处于初级水平。所以明智的做法,如日本钢企,一直购买澳大利亚铁矿股权,所以他们不怕铁矿涨价。又日本海外购买耕田面积大于国内耕田面积,他们知道吃饭问题是首要问题。有人扬言中国经济学家不超过5位,但有一点是显著的是对最高决策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更少。
6#
发表于 2011-11-3 21:00:37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学者还有多少是在真正做学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1-26 00:40 , Processed in 0.0721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