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特无聊,不过也无所谓呀,因为大家本来就无聊
不过很可惜的是,我现在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证明品质是检查出来滴。
只是,我还在理一些相关的思路,这涉及到品质的定义以及其它。
我渴望有一、两人个能支持这个观点。呵
我现在思考的大致方向是,由淘金,寻找钻石、文物,老板招聘人才,检查员或机器检查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种检查创造价值,进一步到品质是价值的认同,是两两比较的结果,可以是与标准相比较,也可以是产品互相比较。针对天然产品,除了有合格性检查,更有最优性检查,如杂交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种人的选择(女性不要笑),土地的升值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大脑的发展,而不是手、足的发展,即人类如何运用稀缺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要求,最终,就是质本论,即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谈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思考一下检查到底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不喜欢吃大米的人,大都爱吃面食,比如馒头,包子,面条,饺子等等,其本质是对面粉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加工,这是最基本的原理。
那么检查呢? 钻石之言“Check, test,inspection, verification, validation,commisioning , running ,examination, appraisal, qualify, evaluate, review……”。从控制论的角度来讲,没有目的,就谈上控制,没有选择,也谈不上控制。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处理,作出决策等,其基本原理就是检查。我把这个大意跟同事们讨论时,他们更愿意选择“比较”或“运算”,心态使然,正如一个企业家要开发一个新产品,临下班的时候交待下面的人说:这段时期你们好好把这个方案“比较”一下,“运算”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或更好的思路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算得上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那么,接下来的筛选性检查创造价值那就是“领异标新二月花了”
检查是创造价值的
检查有几种,其中大家最熟悉,最基本的是筛选性的劳动。
打个比方吧,一个苹果园里苹果熟了,因此就把苹果都摘了下来。然后,为了保证苹果这种产品的品质,就需要将生了虫眼的,和烂了的,不合格的苹果挑出来,扔掉。
因此,工人的劳动是这样,拿起每个苹果仔细看一看,如果合格,就放入包装箱内,如果不合格,就扔掉。
这就是筛选性劳动。
一般地抽象而言,筛选性劳动可以这样描述,就是有N个元素,这元素可以是苹果,是砂粒,N也相当大。这N个元素中,包含有M个具有某种性质的,有使用价值的元素,比如好苹果,比如金砂。当然其余的N-M个元素是无用的,要扔掉。
因此,这N个元素统统都要接受检查,检查合格的就归入有用元素中,不合格的归入无用元素中扔掉。
因此,最后的产品,即筛选出来的M个元素,它们的价值,就是生产出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检查的过程中,一般而言,对这N个元素的每一个,筛选的平均时间假设是E(X),则N个元素的总时间为NE(X),即N倍的筛选一个元素的时间。但是只有M个元素是有用的,是最后选出来并在市场上交换的。因此,就有M个元素的总价值为aNE(X),a是比例系数,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有关。即选出来的元素中,平均每个元素的价值为aNE(X)/M。
也就是说,我们看出筛选性劳动的一个有趣的性质,就是虽然无论筛选出有用元素还是无用元素都要花时间,而花的总时间作为凝固的价值,却凝固到有用元素上去了。
我上面是假设那N个元素是不用劳动时间的,比如说某种矿砂,其中只有少部分砂粒是金砂,即淘金的劳动,也是筛选性劳动。
但是经常的情况是,前面N个元素也是要生产出来的,比如前面讲的苹果,第一步把N个未筛选的好苹果和烂苹果的组合生产出来,假设这用了劳动时间X1后来又用了时间X2把最后的M个好苹果筛选出来,因此最后的M个好苹果的价值就是aE(X1)+aE(X2)。因此平均每个好苹果的价值就是(aE(X1)+aE(X2))/M。
当然,还有更复杂的筛选,就是把苹果分等,比如一二三等,分成三等也要劳动,但是,筛选每个苹果的时间还是一样的,但是,价值将根据每等苹果的使用价值而向等级高的苹果转移,这种转移将根据各等苹果的使用价值Y有关,呈复杂的形式。比如陶瓷电容的容值分类。
同理,还有抽样性的筛选性劳动,从总(母)体中抽取一定的样品数检查并评估总体的性能。以苹果为例,不同采撷日期的苹果批次大致抽样而评级;以矿山为例,淡水河、澳洲、印度、非洲的铁矿石抽样检查而评出贫富矿等。
当然,筛选性劳动的生产力也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比如说利用不同元素的不同性质,如比重,颜色等进行筛选,更进一步使用计算机搞模式识别进行筛选。
理解清楚筛选性劳动的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产品的价值了。下面举一些例子。
比如说,人们现在想要找到一块土地,附近有水源,交通方便,这样一个地方,进行各种交易活动。因此寻找了许多地方,比如说,寻找了一万块不同的土地,最后发现有一块土地最适合交易,假设平均寻找和判定一块土地是否适用的筛选时间为T,则一万块土地的筛选总劳动时间是一万乘T,这个总劳动时间乘上a,就是最后筛选到的这块土地的价值,其它的土地都没有被筛选到。
因此,最后找到的这块土地,它的总价值,却是按照一万块土地的筛选的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算的,即产生了价值集中的现象。是的,筛选性劳动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价值集中在最后的选择上,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计算了总的筛选的时间却集中到了筛选出来的产品上。
这样一来,这一块土地就价格直线上升,这块土地变成交易的集中地,最后变成城镇,这就是城填的土地为什么昂贵的原因。用郎咸平的话说,某处地价升值,是全社会努力的原因,而不是个别人的成功。
下面再讲更有趣的事情,就是有的时候筛选的对象还是人,因此劳动的产品也是人。
比如说,有一个人我们叫他A生,想找一个合乎要求的,能够可靠地高效地做他所开设的工厂里某种工作的人,比如部门经理。因此他发出广告,一些人来应征,他约见了一百个应聘者之后,最后选定了一个人做经理。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也是筛选性劳动。假设他和每个应聘者交谈了十分钟,来判定这个人是否合乎要求。因此一百个应聘者总共花了他一百个十分钟的时间,就是十六点六个小时的劳动时间。
因此,最后A生找出来的这个部门经理,身上凝结了A生十六点六个小时的劳动时间。假设一个小时的劳动价值为十元人民币,因此这个经理身上凝结了一百六十多元人民币的A生的劳动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经理不是A生使用,而是出售或者介绍给其它人使用,则其它人应当给A生一百六十多元的介绍费。否则的话,其它的人就要花许多时间来自己找部门经理。
实际上,许多老板并不喜欢自己雇的员工辞职,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员工身上已经凝结了他的筛选劳动。如果再去找另外的员工,则需要另外再进行筛选性劳动。
实际上,许多猎头公司做的正是筛选性劳动,即去发现各种不同的人才,然后出售给一些老板。这些人才的出售价格,即老板要付给猎头公司的介绍费,是猎头公司的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包括约见和筛选所有的是人才的和不是人才的各种人等的总时间。
瞧,这种筛选性的劳动是不是检查呢?它创不创造价值呢?什么又是价值呢?
俺不怕麻烦,从头再来,这样温故而知新嘛。
假设平均每十万粒黄豆中就有一粒是特别大的,而且人类由于某种原因需要这样的特别大的黄豆。那么,生产步骤就是,首先生产出大量的黄豆,这需要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后再动用人力对这些黄豆进行筛选,将大的黄豆筛选出来,这就是我说到的筛选性劳动。实际上,炼矿的许多过程都属于筛选性劳动,筛选性劳动在人类的劳动中随处可见,因此并非一个不合理的概念。筛选的过程,可能需要体力,也可能需要脑力,也可能需要机器,也可能需要专家,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是复杂的。但是,如果生产大黄豆已经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生产,你就不能够否定生产大黄豆确实存在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可以用工厂运作中BOM来解释。
再用概率论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进一步的精确化的定义。
首先说一个商品的人花在它上面的总的生产时间,这个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我们用X来表示。而对这个随机变量取数学期望EX,通俗的说法就是求平均值,就叫做此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由于*****化大生产,使得一个商品要经过许多道工序,要经过许多人的参与才生产出来,而这许多人花的总时间这个随机变量X,实际上是由许多的随机变量的总和,即许多的人的劳动时间的总和。正因为如此,中心极限定律成立,可以认为一个商品的生产时间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因此就是和EX成正比。但是,请不要糊涂的是:商品的价格一般不会正好等于价值,即不会正好等于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加上一个随机变量Y,即EX+Y构成商品的价格。而随机变量Y的大小,则和社会对此商品的需求成正比。如果需求大,则Y是正数,如果需求小,则Y是负数。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非常简单,就是这样一个定律,用公式写,就是
EY=0
即商品的价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称作商品的价值,另一部分则是由需求决定的随机变量,其数学期望为0,也就是说,商品的波动是围绕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商品的价值来进行的,而商品的波动本身,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而下面要决定我所提到的筛选性劳动的时间X也就容易了,这个X,即筛选出的时间,也是一个随机变量,而筛选出的平均时间,即EX,就是所筛选出的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下面我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清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