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MP的教材中,矩阵型组织的优点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其缺点虽然被提及,也是考题但总的来讲提到的并不是很多如雇员没有归属感,缺乏持续的能力的开发,会有不清晰的指令等等。而我最近却一直困惑在矩阵里,因为我参加了一个投标的准备,也就是进入了项目。之前我一直都是负责体系的整合,推行矩阵型体系,虽然有很多同事抱怨矩阵体系让人更加困惑,我也一直以体系变革的过渡期(transition period)来解释,毕竟从职能型组织变成矩阵组织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总部已经评估了过渡的时间约为一年,也给出了很多指导性政策在解决和尽量避免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发生,还是继续按照变革的方向前进吧,特别是这个变革之路是经过欧洲顶级咨询公司分析的,是董事会决定的,大体不会有问题的。
在这个组织中,每一个人除了,1~3层领导者(CEO ~ Senior manager),都是存在于不同的pool中,随时会被各种项目调用,每一个pool都有其领导人,他的责任是培养部下的能力,确保战略和员工的发展的结合。在每年的一季度,每个人都要和自己的pool领导签订年度PDP(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包含年度目标和个人发展计划。公司也是依据这份PDP去考核每一个人的绩效和进行能力评估。在我没进入项目前,我所得到的指令完全来自总部的品质总监,我和总监每隔半个月要有一次汇报(视频会议),每个季度都有全体quality manager的workshop,每个月有全体quality manager的视频会议,追溯workshop的落实。也就是说,还是职能性质的管理。但是当我进入项目后,就发现以前预计发生的问题都发生了。首先是虽然项目经理可以安排我的工作,但是我的绩效目标是与他不相关的,更难的在于,虽然每个项目经理在调用资源的时候,要通过pool leader(像枢密院和三衙,边帅之间的关系)但是每个人的workloads也管理在pool leader手上,以防止PM(项目经理),资源独占的弊病,也就是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这就产生了很多矛盾,如我的绩效指标,在我和总部看来是最为重要,如果这些指标达不成,甚至可以造成局部的瘫痪,在项目经理看来,因为这些不属于project的范畴,他基本不予考虑。我在进入project前,我得到的明确指令是我的workloads中的10%~20%可以分配给这个项目,但是出于deadline的要求,我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这个比率,至少50%,我相信在投标前,会达到100%,这显然不是我能控制的,是由项目经理分配的work-package所决定的,但进入项目后,work-package的分配是在PM而不是在pool leader,那么是不是pool内还有多余的资源?我不清楚,我考虑再三已经提出了supporting requirements.
通过这些天在项目内的工作,我困惑于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绩效这样的目标怎样完成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长期奔波于各个项目团队的人们,即便是和pool leader签订PDP也没有时间去完成这些plan。 我的主职责是做big China的体系整合,我一直在做着和PM,PMO抢资源的工作,在他们看来,我绝大多数要求都是无关紧要的,和business没关系的,甚至是给他们制造麻烦的,但是在组织看来,我提出要求的重要度,从战略角度来看,从全局角度出发都高过PM的任务。但是因为项目经理可以实际控制项目内的人员,我就不得不向pool leader去申请,最终pool leader 和PM就不得不为了每一件事情discussion,pool leader在行政级别上都要高过PM和PMO,如我的老大就是President, PM也没少碰头。
在招募人的方面,pool leader负责招募,在培养的方面,Pool leader负责培养,如我3年后的发展方向是我pool leader谈判的结果和PM没关系。那么该招什么人,该有什么样的人,这是PM无法决定的。这一如枢密院和边帅之间的关系,枢密院负责募,练,调兵,边帅负责统兵和用兵,边帅要求骑兵3万,枢密院说只有步兵2万,边帅也没招,边帅要求精壮士卒,枢密院给了老弱残兵,边帅也必须得用。边帅要禁军100万,枢密院通过统筹的考虑,认为30万足以,100万国家养不起,皇帝能听谁的?
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甚至会越演越烈,如同一个人带了两块表,他只能告诉你两块表之间的差异,而不能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讲,一块表是PDP,另外一块是PM targets。
翻翻历史,我总是会发现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制度的发展也是螺旋上升的。宋代兵制的改革很彻底,通过文官控制的枢密院的和三衙的制约,解决了藩镇割据,武人自治的问题,也通过禁军,厢兵解决了私募的问题,但是却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养兵和练兵和用兵不一致的恶果,也造成了不懂得打仗的文人,权利过大的弊端,最终又因为利益分配变成文武对立,如武将获得战功后,就有可能功高震主,文臣干脆就背后下套,让武将战败背责任。(这套办法由来已久,东晋时期,谁都不敢北伐,谁都知道,无论是谁要北伐成功复国了,就功勋彪炳,立下不赏之功,有逆取天下之嫌,恒温北伐后就篡位也历来被文人用来引证,最后演变为“权臣在朝,大将立功于外者,古未有之”的哲理。)如果把宋代兵制画成组织机构图的话,很自然就画成了矩阵型,中央集权管理每一个资源库(军队,钱粮,运输,军械等等),边帅负责管理每一个项目(攻城拔寨)。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又有了,矩阵组织的战斗力是怎样形成的?难道矩阵组织不会变得更官僚吗?这样很中国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