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9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PC制定控制图控制界限时,数据的滞后性如何解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3 21:3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C技术必须先收集一定时问段的数据,才能确定相应的控制界限。这个往往是滞后的控制。比如我们需要对光刻的栅极关键尺寸大小进行控制.以传统的sPc的做法要先收集至少30个批次的硅片样品的关键尺寸火小,计算样本的标准差,然后以三倍的标准差为控制界限作图,以此判断工艺过程是否稳定。但随着硅片批次的增加,可参与计算的样本造成了控制界限的变化,那么就会有一个很尴尬的现象出现,就是以原先控制界限作为判断标准,整个工艺参数是处于稳定状态,所以相关人员不会对此进行特别处理;但是以新的控制界限来看,已经超出稳定状态,请问该如何处理呢
请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恳请各位大侠帮忙,谢谢!
2#
发表于 2011-10-23 21:33:1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你把分析段和控制段混淆了。
你第一次收集30批数据做控制图,这是用于分析过程是否稳定用的。
当你收集30个批次的数据做完控制图得出控制界限,并且根据判定规则判定过程稳定无异常之后,这30批得出的控制界限就可以直接延伸作为后续的控制界限了。
在控制图的现场控制使用阶段,现场收集的数据不再用于计算控制限,所以也就不会存在你所说的控制限随着数据增多而变化的情况了。除非你的过程发生了新变化,否则你在分析段得出的控制限都是不需要改变的。
3#
发表于 2011-10-23 21:33: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说的很清楚了,控制图本身有两种,分析用和控制用,是应该很好的区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1:34:17 | 只看该作者
首先非常感谢您悉心的回答,但是我用Wonderware公司的QI软件的时候控制线就时刻在变化。而在一些文章中也提到过,例如:采集到m个子组的数据,是利用m-1个子组的数据来计算控制线,然后来判断第m个子组的稳定性以及是否受控。按这种方式制定的控制图,控制界限就是变化的,而过程能力指数CPK也同样在变化中。
5#
发表于 2011-10-23 21:34:5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你这个软件我没用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不过在minitab这个软件里分析段和控制段的区别就在于:分析段是不需要指定标准差和均值的,控制限随着数据增减而变化;控制段是有指定标准差和均值的,控制限是固定的。当然,如果每次抽样数量是变化的,控制限会随着抽样数量变化,但变化的不是整条线,而是当天的线。这两种设置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你查查看,你的软件里有没有这样的设置。
你说的第二种方我也没看到过,不是很清楚使用的前提和判定规则。
但既然是使用的m-1计算值来判定m,前面的m-1个数据是否还需要去判定呢?
前面的数据出现异常点也好理解:当你的过程逐步改善,标准差变小的情况下,新控制区间会变窄,以往的判断为正常的数据以现在的水平去衡量当然属于异常了,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明过程是趋好的吧。
同样用这种方法,原本判定为异常,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从图上看异常变正常了,那才可怕。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1:35: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细致的回答,呵呵,希望有机会再多多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5-2-2 21:03 , Processed in 0.0512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