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包含正在服务的公司,均是外企,其中两家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公司有一个特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财务体系上的,其他体系包含运营体系和品质体系都是与财务体系整合,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知道GE是把sixsigma财务化,与其说这是GE的创举,不如说GE的实际内部控制体系也是财务体系,所有的工作都转化为财务数据是这种体系的需要。 我现在的公司做全球体系整合,依然是财务体系先行,其他体系跟进和弥合,如百年前所做的事情一样,主干和根本是不会变的。
财务管理和品质管理同属于控制管理,同属控制层,要想搞清楚品质部门,品质经理的KPI该如何制定,可以先了解一下财务部门的KPI和财务经理的KPI的情况。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财务职能的发展历史,一开始不过是有个人来算账,知道公司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有没有欠款,之后再细化一些,知道花在哪里了,从哪些地方获得了收入。这个时候对财务的要求,也就是账务明确,差错率低。检查财务是否满足了这个要求的办法是各种核算,审计, 查账等等, 因此以通过审计作为一个KPI是比较合理的。以后,公司摊子大了,花钱要有计划,要先计划再行动,于是预算管理,投资回报率这样的财务绩效管理指标就浮出水面了,但对于财务来讲,这个部门是没有什么投资回报率这样的KPI的,他们依然是账务清楚,只不过多了一些要求,如对各种预算内拨款要清晰,超过预算的(计划外的)要符合审批流程,也就是科目更加细化了,但KPI没变,测量这个KPI的办法还是Audit,counting。公司再大了,又多了子公司控制,财务风险分析等等,但都是大同小异。 财务经理变成了财务总监了,他也不能对集团的投资回报率负责,那是投资部门的事情。但毕竟家大业大了,以前的粗犷式管理是不适用于现在的集团的管理,财务体系的控制方法要不断升级,比如从手工变成ERP,将过去只有自己才关心的,控制指标变成各个部门的当然绩效(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这个词,essential KPI),也就是只要你是部门经理,你就要管好你这个部门的预算,结算,财务会衡量你每一笔收支,会否决你每一笔计划外开支,或超出预算的支付,你要想管理好部门,你就必须有能力算好自己的经济账,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都是财务管理这个体系上的分支,财务会对你的部门进行审计,盘点,你自己也要会做审计和盘点。
讲了这么多,可能也没能完全讲清楚,但依据我的经验,现在应该不会有什么人把销售额,利润率,人工成本,等等作为财务经理指标的吧?不过,你却可以从财务经理那里得到相应的数据,财务经理也会汇报上述财务绩效,公司不是以部门经理的汇报出的数据为准,而是以财务部门出的财务报告为准。但这些可都不是财务部的KPI,他们的KPI还是我上文提到的那些,要账务清楚,数据准确,测量的方法是各种财务审核。财务部也会花钱的,比如建立ERP,SAP系统,这就是要花钱的,这也是项目,就要按照计划花钱,要达到使用要求,这就是财务部门的任务绩效,任务KPI.(我见过让财务部管理失败成本的,哎,当即无语了。)
很有意思,我们对财务经理似乎一直比较宽容,大度,对品质经理却尖酸刻薄。品质经理要管CPK,因为这是品质指标,品质经理要负责顾客投诉率,顾客满意度,因为这是品质指标,品质经理要负责产品的DPPM,因为这是品质指标...。这和让财务经理负责销售额,利润率,人工成本的不是一样的吗?既然财务经理不负责这些指标,财务经理是不是就没什么用哪,特别是公司有了健全的财务系统有了ERP,那么我们把财务经理,财务总监都废掉吧。那么公司再发展怎么办?财务体系该如何更新?关键的财务决策从哪里获得资料?财务的总体状况怎样?等等,这些问题由谁来解决。可以没有财务经理这个职位,但一定会有人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控制层的特点,这个层面的职能不会消失,但能被转化合并,执行层恰恰相反,公司决定不做产品了,就可以关闭工厂。
我审核和考察过的国内的厂家不多,也就30家左右,我看到过各种各样让我啼笑皆非的品质部门控制指标,比如品质经理负责顾客满意度,品质经理负责关键工位的DPPM等等,我拿起责权分配表,问明责权分配的状况,就可以大体估计出这家公司的品质管理体系的运行的情况了。指标与责权上的驴唇马嘴,在体系运行的时候也必然鸡同鸭讲,碰到这样的供应商,没必要和他掰扯品质管理的事情,盯好自己的产品,盯好指定的生产线就行了,如果觉得对方的品质经理是在是差劲,或是实在是窝囊,摆设,就要求厂家指定一个PE做interface,直接进入产质量量管理尽量消除对方体系的影响。我知道,把一家公司的品质管理推上正途所费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的成本是无法估量的,而这也不是某个企业的事情,你和人家叫什么劲哪?(台,港,韩资也有不少企业在这个方面也做得差,曾经在青岛,文登,考察了6个韩资,除了韩国人的牛之外,就是一团浆糊,是不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水平也会影响到品质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