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176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美日企业品质管理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0 18:2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日企业品质管理特色
美国:强调程序化、规范化
美国企业一直重视品质管理,其品质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品质检验、统计品质控制、全面品质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习日本企业品质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品质大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品质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
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越。
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点超越,结果产质量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品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强调自主、主动
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质量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质量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品质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日本企业品质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品质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国家品质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戴明的品质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循环上:
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品质,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戴明的品质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改进产质量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品质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品质革命”。
美日特色的比较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
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品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为何日、美企业品质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启 示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品质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品质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品质,包括产质量量、服务品质、成本品质;第二,全过程的品质,指品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品质来保证产质量量;第三,全员参与的品质,对员工进行品质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品质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品质,目的是建立企业品质保证体系。
可见,全面品质管理强调动态品质,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品质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品质管理的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品质管理计划。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品质管理思想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品质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CA循环取得了产质量量的飞跃进步。
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
应该说,日、美企业都重视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日本企业通过自我批评实现自我,而戴明循环是自我批评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认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产生于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何感受这种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通过他人批评,而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则是倾听他人批评的重要途径。
总之,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实现了“自我批评”;美国企业,通过马克姆·波里奇的定点超越实现宁“他人批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美、日企业都赢得了很高的品质信誉。
2#
发表于 2011-11-10 18:23:09 | 只看该作者
美日两种质量管理, 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的体现, 日资企业比较重视过程, 而美资企业比较重视结果, 日资企业比较比较专制, 美资企业比较民主, 体现在企业管理也是一样.
3#
发表于 2011-11-10 18:24:25 | 只看该作者
通过mickwu444的帖子我们不难看出日美的管理及文化。因为本来管理就是建立在文化之下的。
记得有一位美国人说过:管理与文化发生战争,文化恒胜。
文化是不同人类生活的沉积。只有文化可以主导一切。
所以,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下,您的企业在推行六西格玛时,是不是具备了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没有,是不是在改造目前的文化以使之与六西格玛相溶,否则的话,您的六西格玛可能就没有出头之日……
4#
发表于 2011-11-10 18:25:22 | 只看该作者
资料不错,谢谢。
5#
发表于 2011-11-10 18:26:24 | 只看该作者
good!great!glad
6#
发表于 2011-11-10 18:27:19 | 只看该作者
那我们要不要来讨论一下中国企业的管理特点
我想那应该是人情比较重
如果在中国的企业你没有人情关系恐怕你混不下去.
7#
发表于 2011-11-10 18:28:2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借鑒..學習.
8#
发表于 2011-11-10 18:29:2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对,这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着倒台的一面!中国人就是这样,没有办法,如果你在外资企业干一段时间,再回到国企或私营企业(内地)干的话,我想,不久你就会死,死,死。
因为我现在就在死的边缘徘徊!:(悲哀!中国人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5-1-22 19:55 , Processed in 0.0420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