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当中得到了运用,但是对它们的反对之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所有反对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的人当中,他们大多是一个人的拥趸,这个人就是戴明。
戴明十分明确地告诫:“绩效考核、不管称它为控制管理或什么其它名字,包括目标管理在内,是唯一对今日美国管理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至少我们不能把它出口到对美国友好的国家。”
戴明反对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认为影响绩效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本身而不在于个人。把绩效的好坏归因于个人并据此进行奖惩的做法是错误的。
“企业是一个为实现目标组织起来的系统,就像一辆汽车,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决定了它的速度,要想提高极限速度,只有改进系统,而奖罚驾驶员只会损坏汽车,这就是为什么要放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因。”
二、他认为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准确。
“目标管理、目标、评分或排名绩效考核(控制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准确,不能表示公司最重要的东西,制造谎言、失败者、恐惧、不公平、怨气、不合作、不帮助、破坏团队精神和领导力。正如戴明所说的:‘我们被自己最大的努力毁掉了。’
如果不能准确预测股市或地震,同样也就无法制定准确的目标,如用这个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变化的目标,往回压实行反向强制管理,人们为应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时,就会作假撒谎。如果实行目标绩效考核,那就是在用一把不可能准确的尺子在严肃地测量人们的表现。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戴明有关于此的几条经典语录:
评估(Evaluation):我们大多认为,若是我们不评估你,你就不会受到激励而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我们查问你、衡量你,将你与他人比较并试图为你排列名次。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需要提升自尊,乐在工作并以我们所做的为傲,因此我们应鼓励人们创新,对工作有所贡献。如果我们摧折你,你便是被羞辱了,而为你排列名次就是在摧折你。 (Most of us assume that if we don’t evaluate you, you won’t be motivated to work better. So we interview and measure you, compare you to others, and try to place you in a ranking. Instead we need to promote self-esteem, joy in work and pride in what we do, so that we encourage people innovate and contribute to the job. If we destroy you, you are humiliated. Ranking you destroys you. )
释义:系统与人员间的互动有效性,影响工作绩效的程度可达90%-95%,人在系统中工作,不能改变系统,但却要以此考核他的绩效,并据以排列名次,不是很不公平吗?「尊重个人」是戴明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项,故有不宜予以衡量评等之看法。
领导(leadership)抛弃目标管理,取消数字管理,数字标的,废除评等制度与排定人员等级,以领导代之。(Eliminat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Eliminate management by numbers,numerical goals。Abolish the merit system and the ranking of people。Substitute leadership。)
释义:戴明指出:「把人、团队、销售员、事业部等都予以排序,奖赏得分高而处罚得分低者。把排序制度演化成所谓”人员年度考核制”。结果造成冲突、士气低落、生产力下跌,品质差,压抑了创新」。我们应知,计划目标之拟订与达成,常受外在环境与内在关键要素之影响,故先天上,数字目标有其不可靠性,何况还可能造假。人事考评之不宜,在先天上未认清大多数问题与改进,在于系统与过程本身,不在个人或小组。而人事考评依靠外在激励而非内在激励,故功效原不大,况且须由公正、明智而理性的考核者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这种条件实不易得。遂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现象。故目标、数字与考评,均会无法达成所预期的目的,唯靠系统内全员合作,致力于创新与成长,才会有好结果。
这两天在网上搜了一些有关戴明的资料,初步感觉,戴明的很多管理思想被忽略了,至少在言必称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今天。他的很多想法和意见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
不禁开始好奇:戴明的传奇经历到底对他的管理理念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究竟他的管理理念引导了日本企业的实践,还是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与美国企业的反差促使了他的管理理念的形成?
在反对目标管理的同时,他是否提出了强有力的替代方案?他的替代方案在现实管理世界当中的应用情况如何?人们目前只是仰止于他的深邃的思想,还是已经把理念变成了现实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