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68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管理错了!--精益生产才是最重要和迫切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23: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一味强化的精英数字管理错了。中国企业界从美国管理那里移植的一大堆东西,偏离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本真,需要重新反思。

王育琨/文

6月22-29日,我应中国华制国际教育集团的邀请,随一个由20名企业家和高管组成的考察学习团,去日本名古屋岐阜丰田公司参观学习丰田生产方式。坐在飞机上,我还在想,中国民营企业家够虔诚的,在中国制造业寒冬即将来临的危机时刻,还能抽身到日本学习。

到了那里才知道,韩国企业界比我们更为重视学习丰田。与我们同时受训的还有另外5个班100名的韩国学习团队。在休息室我们看到,世界一流公司三星电子派往岐阜受训的人员已经超过20000名。受训对象已经从高管到了班组长和现场员工。为此,韩国总统卢武玄还给丰田岐阜MIC丰田方式研究所颁发了韩国国家贡献奖。韩国人明显比中国人刻苦。晚上在酒店的大堂里,每个人都展开教案和练习纸在认真做作业。而中国人则习惯于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高谈阔论也是学习。与20位企业家和高管一起度过7天是非常有意义的。半天听日本老师讲课,半天参观。先后参观了8个工厂。课上课下,企业家们兴致勃勃,反复对照现场,分析自己企业的真问题。交流和碰撞,每天都延续到深夜。单是日本老师讲课和参观工厂,可能还有雾里看花不得其解。而与20位带着企业真问题的企业家和高管之间的碰撞激荡,才使得许多看上去一般的东西,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我日本之行的最大感受是,中国管理错了。以丰田为代表的一大批日本公司,实际上把握住了未来一流企业的本真。它们都注重领先时间,都注重育人,都注重现场解决问题。而中国企业界从美国管理那里移植过来的一大堆东西,可能需要重新反思。

丰田生产方式是丰田突围转型的利器

1950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订单缺乏,银行资金抽紧,公司经营危机,银行强行要求裁减3000人,否则就断贷。社长丰田喜一郎不得不裁减1600名员工。接着,他主动承担责任,辞去了社长职务,以谢顾全大局的员工。接任社长丰田英二带着高管去美国考察12周。他们原本预期会对美国工厂制造流程与方法的进步感到惊叹,但事实不然。他们惊讶地发现,大规模生产方式自1930年到1950年,根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制度本身存在许多缺点:许多生产设备制造了大量库存,稍后才会被运送到另一个部门。接着需要更大的设备流程处理这些库存,然后又被运进了仓库堆放。过一阵子再送到下一个流程。大规模生产各步骤中断,导致了大量材料变成等待输送的存货。设备不停的生产,员工不停的工作,最后就是制造出一大堆在制品存货。

丰田公司没有本钱负担这样的浪费。于是丰田英二授权大野耐一以美国为借鉴,彻底改造丰田生产线。大野耐一不辱使命,带领工程师、员工和经理人,开展了几十年的“亲自动手”之旅,发展成闻名世界的“丰田生产方式”。大野耐一可以说是丰田生产方式之父,但是他却把一切成功都归结为丰田两位元老的思想。丰田喜一郎当年提出了“只生产必要的东西”,丰田喜一郎的父亲丰田佐吉,由纺织机想到了“一有问题就停止生产”。丰田父子的想法,还带有农民的朴素直觉:没钱囤货,不生产次品。

就是这样两条普通的常识,在大野耐一的强力推行下,1970年代末演化成闻名世界的丰田生产方式TPS的两大支柱:“准时化生产”和“自动化”。TPS从1950年代开始摸索,到1980年代蜚声世界。

在创建这一系统时,大野耐一遇到了无法想象的抵抗。而他以自己独特的强势管理,和绝妙的造人之道,将所有抵抗逐渐的一一化解,从而成功确立起了TPS。后来又经过丰田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提炼和推敲,有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丰田生产方式TPS = 准时化生产 + 自动化 + 造人

丰田生产方式改写了全球产业的历史,它带动几乎所有产业转型、实行丰田的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方法,促成了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变革。丰田公司也因此超越通用汽车成为世界汽车老大的位置。最新的2008年世界500强,丰田以年销售额2302亿美元、利润150亿美元的规模跻身第5位,而过去的汽车老大通用汽车,却以销售额1823.5亿美元、亏损387亿美元排列第9位。同样是世界500强,可谓冰火两重天。

这是中国管理的问题!

不去现场不知道丰田是凭借末流厂房和设备,生产出世界一流的汽车。诺大的车间,连一台电脑都看不见,到处是原生的“看板”。一如大野耐一所说,“能够扳手指头从1数到10的人,就可以导入TPS”。丰田生产方式,是管理的一种简单回归。回归到现场的创造力。

起步时,没有一个企业家不知道现场的意义。他们自己就是一线技工、研发或销售人员。那时他们对手中的绝活有一种激情和追求。但是,当公司有了规模,引进豪华的职业管理团队,一切听凭处理数据的电脑指挥了,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也就发生了迷失。他们开始怀疑起先前做法的意义,怀疑起那些原生的价值了。

同行的久立集团董事长周志江,就是这样一个从现场起家的老板。当公司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以后,身边各种各样的规模企业规范管理的声音越来越多了。他不信邪,还是照样带领高管每个月至少到车间像个普通工人那样值一个夜班。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他,还是被丰田注重一线员工的智慧发掘深深震撼了。

他反复问讲课的日本高木老师,一般日本一线员工跟高管的收入差距有多少?他得到的回答是,一线员工与工长、科长的收入差距2倍左右,与董事、工厂总经理的差距最多不超过3倍,一线员工与公司最高级别董事副社长、总裁、专务等的收入差距在7倍左右。周志江不由得回应,我们的收入差距都是几十倍上百倍呀!老师说,“这是你们从美国搬用的做法。不创造价值的高管拿很高的工资。这是美国公司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公司的问题!”

是的,这是中国管理的问题。中国企业界跟强调“权力与利益”的美国管理更为亲近。美国管理骨子里面是精英文化,管理者是上智,员工是下愚。高管可以拿到比一线员工高几百倍、几千倍的薪酬。而员工还要接受随时的裁员,以承担高管决策失误的风险。

或许美式管理强调的个人英雄主义,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挽狂澜于既倒,最适合中国公司权力人物的心态。还有庞大的美国“海龟军团”,渐渐统摄了中国公司高层。体现着“权力与利益”的美式管理,很容易成为中国公司权势人物心有灵犀的圣经。美国高管的高额年薪,更是受人青睐。以至于公司还没有搞出点名堂,甚至公司严重亏损,公司高管的薪酬都可以几百万、几千万元。公司经营状况一看好,就更不得了。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一年下来的奖金一项就高达1亿元人民币。而一个时常在不同公司晃悠的美国“海龟”,居然可以拿到号称10亿元的年薪。一般员工的年薪也就是2万元,整整十员工薪酬的5万倍!不是企业昏了头,就是中国管理悲哀到了极致,竟然把公司命运押在虚无缥渺的花瓶上!

日本高木老师的话,震撼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回国后,我又托日本朋友给找了一些资料,得出日本丰田公司的初略年薪序列:其中现场员工工作2-3年的年薪400万日元,工作9-10年的700万日元年薪,工长、科长年薪为1600万日元,公司各部部长年薪为2500万日元,董事工厂总经理为3000万日元,集团公司副社长和各职能部门总监年薪5000万日元。社长、CEO年薪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变化幅度较大,具体数据不详。而据说,东芝CEO的年薪是5000万日元。

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机械地对比中日员工与高管薪金差距。日本经济在1950-1980年的30年增长中,日本员工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快,从不到美国人的10%一下子与美国人并驾齐驱。而中国经济在1978-2008年的30年增长中,工人的年薪增长极其缓慢,现在依然不足美国工人收入的10%。或许,从整个国家的意识和政策中,就没有把工人工薪增长,看成是一国竞争力增长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说“中国工人的收入太低”,可能更为现实。

答案永远在现场

在日本,注重现场力量的不是丰田一家。索尼、西武、松下、京瓷等一流公司,都是现场力量的信仰者。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就说过,“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现场的神灵,使得稻盛和夫在42年经营生涯中,一手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20世纪我们熟悉了一大堆《蓝血十杰》所描述的挽狂澜于既倒的美国管理明星。他们运用数字化工具,决胜于战略整合,让我们无限向往。可是美国次贷危机与安然等一系列巨型公司丑闻,把包含在严密数据中的巨大陷阱一下子摊在我们面前,却也令我们不寒而栗。

其实,那些数据,已经是“二手货”了。它们是经过若干人的趋利避害而提炼出的饱含着错觉的信息。把管理建立在这些“二手货”上,而且自负科学,怕是美国管理的致命缺陷。这是个充斥着“二手货”的世界。我们已经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习惯了听凭“二手货”的奴役,我们却很少听到来自现场的声音!

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毫不隐讳他是现场主义者。他抓住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对人的智慧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不能只用两只手,要活用员工的大脑。现物,现地,现时。现场能力,也就是现场工人整体的生产效率。对制造业来说,用人的创造性去耕耘的深度和精度是成败的关键。现场员工(技术、销售和制造)能力超强,可以持续突破极限,释放潜能,公司焉有输的道理!

一般管理容易把现场看成一堆数字,而TPS则把握住了现场的活人,把现场看成充满灵性的隐性知识集结地。管理的重点不是驾驭可视数字世界,而是要把那些储存在血肉之躯中潜在的、隐性的创造能量给发掘出来,并使由下而上的现场能力与由上而下的战略传递之间没有断点。丰田生产方式当年在大野耐一的坚强意志作用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是随着大野耐一的逝去,新人的不断出现以及丰田的全球化经营,把TPS做法的理论化,增强其说服能力,不只是全球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丰田公司全球化经营非常必需的东西。
2#
发表于 2011-11-4 23:10: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对中国式管理有多少了解?
精益生产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生产方式吗?

作为一个管理者,哪怕是基层管理者,也很忌讳一切照搬,搞“拿来主义”,很多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最合适才是最关键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3:11:02 | 只看该作者
略懂,略懂
不知道你呢??????????????
4#
发表于 2011-11-4 23:11:08 | 只看该作者
丰田生产管理系统,的确是很不错的!
可以做到有效产出,最小的库存,灵活的生产方式!
是未来的方向!现在已被很多公司证明是有效的!
5#
发表于 2011-11-4 23:11:14 | 只看该作者
著者王育琨先生的论点,我很有同感。其实,除了 JIT 和 Jidoka 外更重要的是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和團队文化。这在中国也是可以做到的。您说呢?

[ 本帖最后由 洛客 于 2008-10-27 12:37 编辑 ]
6#
发表于 2011-11-4 23:11:2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从何说起
中国的企业总是格外重视销售重视顾客关系
却很少重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
内容太多了
7#
发表于 2011-11-4 23:11:30 | 只看该作者
这倒不一定,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能使企业长期稳定地的赢利就是好的管理方法
8#
发表于 2011-11-4 23:11:36 | 只看该作者
丰田的精益生产确实是个奇迹,但是照搬照抄在中国必定是不合适的,不要说什么日本人做得到、中国人也做得到,毕竟我们不是日本人。我们要用“拿来主义”!不过此拿来非彼拿来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5-1-25 09:17 , Processed in 0.045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