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顾虑似言之成理,但是时任ITT副总裁的克劳斯比(Philips B.Crosby)却独排众议,针对这种顾虑而提出「品管免费」(Quality Is Free)的看法。这种看法从1979年起随着「品管免费」这本书的发行及畅销,而加速了美国工业界对质量的觉醒与认同。五年来,「品管免费」这种看法,到底对美国工业界造成了那些影响与贡献?克氏以一本新着──「不流泪的品管」(Quality Without Tears)作为响应,其实书名本身就已画龙点睛地指出,提高质量对美国的部分企业家而言,已不再是痛苦的抉择了。
版权所有寻智专业顾问有限公司
2. 品管迷思
抚今思昔,可以了解到,若没有这套「含混的品管经济学」(克氏语)从中作梗,那么今天在美国蔚为风气的质量革命,早该在二十年前出现了。
二.目前的赚赔:
衡量美国企业经营者成败最简单的指针,就是财务报表,每一季的损益都可以决定经营者的升贬去留。因此,无形中许多公司经营者最关心的只是目前的赚赔,所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润(Profit at zero hour)。
在这种前提下,任何改善质量的构想都面对着相当不利的处境,因为任何质量改善的构想,所能回报公司的都是递延的利润(Profit beyond zero hour),但是所求于公司的却是要马上付出的投资与代价。换言之,也就是会立即影响目前的进度或成本,试想有多少企业经营者,真肯为了公司长期的利益,而赌上个人眼前的成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