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继续.
接下来的日子,有些纠结.
一个人最不想面对的就是自已弱点,但如果你不去克服它的话,它会永远成为你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的一个弱点就是英文很差,以至于高考失利,只能上一般的大专。
可是它却如影随形的跟随着你,阴魂不散。
我不得不,每天守着那小日本的自动机,啃着砖头厚的英文操作说明书,搬弄着那价值上百万的自动COG邦定机。
它的功能也就是一种将IC(集成电路)贴合在LCD显示屏,以后会详叙,那时我不清楚那么多,只是无聊打发着时间。
随和我一起有四个人,一个师父带三个徒弟,每天也就看看说明书,调机机,做做样品。
整个1998,没有什么可回忆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无聊。
但有过一次与品质第一次亲密接触,仍让我感怀。
那是一天,我正百无聊耐着,被人叫去办公室开会。
那是是我第一次参加品质会议,内容就是我们公司有一款显示屏,被客户老是投诉,有污点。
此款型号,面积很小,只有手指甲那么多,检查时需要使用放大镜,产生的问题点主要是贴污。
也就是在显示屏与偏光片之明有污点,也就是灰尘,这是无可避免的。
本来这是很平常一种缺陷,但是由于显示屏小,像素也就小,所以客户对灰尘大小/数量要求很高,具体就不记得了。
操作员贴附后,QC有检查,OQC有抽查,还是使用放大镜检查,但是由于要求高,在放大镜下,污点自然就多,如果不良多,那么自然漏到客户那也就多。
所以我被主管交待的工作就是,在贴片房呆上一个星期,改善贴污率高的问题。
那时我没什么经验,只有硬着头皮上,领导也许看我太闲了,找点事给我做,而且要我每天汇总情况。
但凡改善一种缺陷,必须抽丝剥茧,去找出主因,来加以改善,需从人、机、料、法、环全方位进行分析。
去找出最直接最容易解决原因,从而实施直接有效临时控制方法及以及长远的改善措施。
那时,我是不懂的这些的。
第一天,完全没头绪,只看着她们那些操作员,忙个不停的埋头的贴片,因为是计件,不做多点,那有钱啊,
而后QC检查,而后检出好多不良,OQC又检查,又退货,又查又退。本来贴片房就在洁净室,至少万级,而做这种
型号,又在特殊的层流罩下作业,就更洁净。但是即再洁净,灰尘还是无处不入的,我自己也上去贴了,也亲
身体验了,没什么感觉,一天下来,一点进展都没有,也自然没什么好汇报的,领导就不高兴了。
第二天,我想着要汇报,总得有些数据吧,就收集一些数据,统计一下每个人贴了多少,QC检出多少不良,OQC又
退了多少批,数据整理出来,写个报告,幸好我写报告的能力还不错,还做了图表,虽然没有找到原因,也总算有
个交代,都是些离散的数据,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不过有了数据报告给领导看了,领导脸色有些好看了,让我加油,
分析一下原因,找出改善措施。
每三天,得到领导的鼓励,我自然更卖力做,以期找出有效改善措施,所以我一边统计数据,当一发现某个人贴废
率高了,我就马上过去提醒她注意,还吓唬她们,再贴不好,就找你们组长投诉你,果然第二批贴废率就有所减少,
搞得那些操作员说我很讨厌,说我打她们的小报告,那时我就想,贴废率就是纯属人有关系,认真的一点,贴之前
多擦几次,看清楚有没有污点再贴,这样贴废自然就少,经过我一整天,不断的统计,提醒注意,总算努力没有白费,
贴污率有所下降,又写了份报告给领导,统计了一下当天数据,并对每个人贴污率进行排序,并意见把贴污率最后
几个人调离那个岗位,换些细心认真的人去,领导看了很高兴,表扬了我,并让我继续改善,还把那个叫来那个工序
的组长,把报告给了她,让她安排换人贴。
第四天,人的因素暂时是控制了,但是通过统计数据,发现高了再去提醒,又不能这样整天盯着人做事,这些很累,既然
QC检出不良,为什么不去提醒操作员注意呢,这不是她的职责之一吗?为什么她只管检查出来不良,而不管提醒改善呢。
这个问题,当时我不能理解,所以我就和他们的组长说,每个QC检出记录本,都要让操作人本人签名确认,好让她们知道
自己贴废的情况。能起来自我提醒的功能,这个意愿是好的,但是当时那种计件的工作体制决定,只求快不求好,是所
以操作员的通病。第四天下来,我盯得不紧了,贴废率又有所回升了,汇报时我向领导提出一个意见,这种产品贴废率要
实行奖罚条例,领导同意让我去制定方案,给他签名。
第五天,我综合这两天收集的数据,取了一个平均数,写了一个奖罚方案,超过5%就罚5元。低于就奖5元,拿到领导那,
领导改了一下,1~4%(奖10元),5~6%(不奖不罚),超过6%罚5元,当然我看不出里面的玄机,领导也没多给我解释。
N年后,我才有所感悟其中玄机,罚少奖多,这样员工才有积极性,和促进改善的作用。取中值不奖不罚,按正太分布大多是这样的比例,不奖不罚为了防止奖罚太多,太失意义,总结来说就是罚最差,奖最好的,大多中间不奖不罚的比例,就是非人为因素,
还是需要靠其它工具来改善,比如作业方法以及工具,也就是人机料法环全方位。
第六、七天,奖罚方案领导签名公布了,根据领导的提示,我着点改在改善作业方法和改良工具,如果以那时现在经验,我想我还是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的,但是那时由于经验太少,制约我空间,不过最后,我还是想到了,找了一种专门玻璃的玻璃水
给她们试用,效果还不错,就是贵了点,但为那型号很重要,领导也批了。
一周后,我结束了任务,回到了原岗位,继续啃砖头,1998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接着转折点1999来了,那是不平凡,难艰的一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