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品保體系角度來講:
方法應該擺在第一位! 理由:
1. 機器設備在建廠或擴廠規劃中,已經定格,一批設備投入,往往需要一個資金回收期,而且,該過程的風險評估也值得考量;
2. 嚴格意義上講,學曆越高,經驗越豐富,悟性越強的人,工作效率越高,但是,成本也更高,公司運營過程,不可能考慮產線上所有員工都是博士生;
3. 在現有的機器設備,現有的原料品質狀況下,怎麼提升品質,降低成本呢? 毋庸置疑,是作業方法,作業方法包含(操作指南,防呆措施等)
其次,是原料!
1. 無論原料是自制還是外購,它的品質直接影響著成品品質和控制成本;
2. 控制原料上線品質:
A. 供應商品質管理;
B. 允收水凖;
C. 品質控制點的設定(IQC/PQC首件...)
D. 抽樣方式;
E. 應急手段
..............
再次,是人員!
所有作業都是人來完成的,但是,我把人排在老三,是因為,成本考量,每個崗位花同樣的成本請的人的基本素質相近, 所以,一些防呆方法,操作指南就尤為重要了.
但是,同等素質下的員工,還是需要給予適當的作業訓練,訓練的目的是使其能夠理解和操作作業方法(理解文件/理解SIP/理解SOP...)
再再次是機器設備
機器設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機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保養方法等方面,是屬於作業方法的一部分.
我这裏講的機器設備指的是機器設備的本身精度和作業效率的提升(如,CNC代替手動車床,自動點膠機代替手動點膠機),着個需要很大成本上的投入,當你能夠預測投入回報大於投入的時候,才會考慮更新設備.
最後才是工作環境
以上,仅仅是个人建议。。。。。。
[ 本帖最后由 wyh1981324 于 2007-9-14 16:3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