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45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所经历的品质管理工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6 20: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一名毕业5年的大学本科生,第一份接触品质工作的是在一家世界500强的日企,是专门生产DVD激光读写头的。岗位是搞制造技术。但进去发现,工作内容包含:品质管理、工艺、研发。刚进去不知道什么是品质管理,后来有培训些QC七大手法、6sigma课程、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试验等知识。才发现自己的工作主要就是应用6sigma工具。
我们部门品质就一个oqc负责产品出货外观检查。产品的其他质量特性问题都是在制程中解决的。DVD的质量特性几乎都是用计量型数据体现出来的。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集生产线上的所有数据,然后用统计工具做出很多分析图形,然后交给日本人。刚开始不知道那些图形参数说明什么问题,后来自己看书、问别人才知道那些图形参数说明什么问题。有的时候向日本人问得深一点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是:这些你们没必要知道,你们都知道我们还靠什么吃饭?所以在这家公司你即使水平有了也别指望能多大的发展空间(薪水、岗位不变)。所以到一定程度我选择了跳槽。
虽然这样,我在这家公司的感受是这样的:在发展空间上排资论辈,无多少的发展空间(即使有能力也没表现的机会)。但在管理方面它做的非常的好。品质管理上几乎都是体现在统计分析学上面。它对产品质量异常的反映时间大部分都是在2小时以内(特殊情况也有)。它将品质分析和制造技术改进集中于一个大部门甚至个人上(自己发现问题,决绝问题),提高了处理异常质量的效率。不会有推卸责任的现象。国内很多企业都是品质部门与生产部门分开,经常会找不到责任部门(品质工程师带着问题找研发--制造--采购,花了老长时间兜了一大圈找不到责任部门。)也不会出现需要决绝的事情严重滞后的问题。还有这家公司有定期或出现重大不良时召开质量会议的制度。这样非常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比个人推动一个部门改进更有效。
后来我去了一家国内龙头企业做品质工程师,是做手机的。进去的时候里面正在事实6sigma。进去很有信心,对工作也是无比积极。但后来发现里面的品质管理让我非常的失望,所用的品质管理工具连QC七大手法都没用全(更不用说DOE、可靠性试验改进、方差分析等)。面试的时候我说到箱型图我们的品质部经理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后来他要考绿带的时候(是开卷考)骗我说要加班,然后要我旁边帮他做题,再让他抄。有道题目是:直方图双波峰说明什么?我选了样品的不同类型。他还不相信,是我把书翻到那一页他才放心填。这个公司的什么6sigma体系完全形同虚设。品质工作只要是做些流程,监督流程的实施。整天填写异常预防纠错单(这些单子是一填再填,同类型的不良一直出现)。催其他部门人员改进。碰到90000外审时,赶紧做假数据、临时写文件。品质检验项目大部分是外观和功能检验(使用操作是否正常)。不过他里面的产品管理档案做得比较详细。
我在里面优势不大(后来兼职了ESD系统的建立、管理,还培训了相关人员,可薪水跟检验组长一样,说是要加,一直没加)我带着失望的心情辞职。之后来到一家台企做塑胶产品的。面试时候部门经理也是很看重我希望我能将先进的管刚开始也是理制度带过去。进去发现里面真的是乱套了,四五十个中专小主管个个去培训黑带(公司去美国请了个大黑带来培训)。没上几天他们就开始要立项目了。碰到问题很多人碰到问题跑来问我(我有绿带水平,但没考),我发现他们都是生搬硬套,有些步骤很明显已经有了现成结果,他们还是去绕圈子;6sigma里面的工具都用错。这样出现:一个简单问题(不用6sigma可以解决的)各个黑带一人一个方案吵了很久还是没有结果。部门经理对我要求是这样:加强辅助6sigma的建立。负责专项项目,帮助那些黑带,给我薪水2200。刚开始我有信心不在乎薪水,但一个月后我发现做不下去:产品工艺要求不高,人员素质不高,执行能力有问题。公司赋予权力有限,没法推动。
最近一家,也是知名企业,面试时候主管问了我很多问题,(其实都很弱智的问题),问题很泛有ESD有6sigma,我很轻松答了。进去以后发现面试他问的在现实工作中一个都没有。产质量量都是计数型描述的(不良个数),主管要我用这些数据做直方图、散布图(他连这些名字都 叫不出来)。我说要计量型才可以,才有意义。我只能做伯拉图。他连续催了我两遍,我详细解释了两遍。后来才了解到,他没做过品质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记得一次我问他说:我们这么高端产品(省高科技产业)有没有做可靠性方案,比如保证客户正常条件下产品使用期限。他直接给了我一句:做那么好干什么?坏了再买啊。
以上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有我个人主观抱怨的情绪,但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我外企做过国企也呆过。下面仅发表个人对品质管理现状的看法:1、国外企业品质管理对产品可靠性非常重视,提供给客户产品的同时要附上产品可靠性报告。国内目前很少有的做,似乎产品能用就可以出货了,至于客户对产品使用期短了,就加强客服。这样反而很累,反而会增加产品成本。2、国外企业品质管理制度一定下后,很少有人去监督实行,品质工作人员都把精力花在分析问题上;人员因素引起的品质问题很少。国内很多企业品质体系规定流程其实很完善就是执行力不够,我碰到过流程规定是一套,但实际走的却是另一套(反正公司体系规范里找不到)。3、外企(真正意义上的外企)部门职责非常清楚。而国内企业经常职责不清,部门与部门职责重叠,大家抢着管,有时会谁都不管。4、公司老板对品质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顺便说一下我对6sigma实行的看法:
要导入6sigma(完全导入)是需要条件的,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实行的。
首先要看产品的品质水平、工艺水平需要6sigma吗?生产5块钱一张的塑料凳子需要6sigma吗?
盲目导入反而会增加成本(投入大于收益)。我要重申一点:我的观点是全套导入6sigma是有条件的,但6sigma里面的应用工具是可以单独拿出来灵活应用的。
其次,要完全导入6sigma,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有计量型数据。这个是最起码的。对于以装配为主的企业实行
6sigma是很难的。(目前我没听说那家公司成功了)。
再者,怎么执行?首先要有决策的权力,黑带不是谁考过证书了就能当的。黑带证书像NBA一样,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权力的才能发挥。一般是品质总监或者品质部经理担任。它要带领绿带人员(决策、规划、推动执行)。绿带一般是品质工程师,部门主管(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还有,相关人员(除黑带、绿带外)也要有一定的素质,以便真正了解6sigma的实质,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制度和更好的配会实行。
最后还有一点,实施过程中要跟实际产品成产情况紧密联系,灵活应用的。比如:推移图理论上上下控制线是根据具体数据算出来的。
但在实际中会碰到控制线产品的品质标准已经有了,或者上下控制线是不会对称的。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了。箱型图中有异常值,但实际
应用中异常值经常不超出控制线的。还有数据处理时还要删除异常值(根据产品具体质量数据来判断异常值),不能一收集来就作图的。
可能我所经历的还不是很多,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看法感想。同样找品质管理的工作有的公司开的薪水4K有的是1.8k,有时候都搞不懂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2#
发表于 2011-11-6 20:04:5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品质管理模式,而不能将一间公司的品质管理模式搬到另一间公司去.
6sigma可以说,有用,也可以说作用不大.举个例子,所有的统计方法的中心值都是以所测的数据的平均值来表示的,而当所有数据的平均值越大时,中心值就越大.如果公司的产质量量不是很好,每次测得的次品率都在12%或以上,那么,统计图表的中心值就一定在12%以上,按现实管理来说,12%以上的次品率,你认为合理吗?
管理的高水平,不一定是依靠统计手法来完成的.
3#
发表于 2011-11-6 20:04:5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如果有这样的认识,完全可以给你自己开一个4K~7K的薪水,对自己有信心就可以了!
4#
发表于 2011-11-6 20:05:04 | 只看该作者
想有一番作为,应先适应您选择的公司的环境,先被大环境同化,逐渐再用您的管理理念同化周围的人乃至大环境.
5#
发表于 2011-11-6 20:05:18 | 只看该作者
现实如此,你只能先站稳脚跟。才能谈得上发挥你的才能
6#
发表于 2011-11-6 20:05:24 | 只看该作者
依LZ实力可以进个好点的知名企业啊!什么1.8k--3K理都不用理它。
7#
发表于 2011-11-6 20:05:3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实力估计在5千左右的啊,何必什么1.8的啊.郁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0-26 19:41 , Processed in 0.0405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