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CMM的精髓
CMM的基本思想也是基于休哈特的统计品质控制原理、戴明的持续改善理念、朱兰的品质管理三步曲。而将品质原理变为成熟度框架的思想是克劳士比,他在著作《品质免费》中首先提出,他的品质管理成熟度网络描绘了采用品质实践时的5个进化阶段,而该框架后来又由IBM的拉迪斯(Rom Radice)和他的同事们在汉弗莱(Watts Humphrey)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以适应软件过程的需要。1986年,汉弗莱将此成熟框架带到了SEI并增加了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发展成为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形成了当前软件产业界正在使用的CMM框架,包括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以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
从关注点来看,CMM的思想也与几十年来的产质量量原理稍有不同,它是以过程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汉弗莱曾说“The quality of a software product is determined by the quality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也就是过程决定产质量量。每个过程都有输入、活动、输出三个部分。只有输入正确,活动的过程正确,输出才正确。而过程的成熟度如何划分呢?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推理来理解:没有定义的过程就不可能被度量,没有度量的过程就不可能被控制,没有控制的过程就不可能对它进行改进。因此,需要先定义过程,然后度量过程,最终是为了改进过程。CMM的精髓就体现在以过程为中心,并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