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14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4M1E在品质管理中的新分析与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0 18:4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M1E在品质管理中的新分析与应用

摘要:
本文以品质分析中的4M1E为出发点,重新定义了其含义,并讨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应用.分别从人(国内的人,国际的人)、机(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料(产质量量,品质管理)、法(加工,检验,分析,管理方法)、环(内部,外部环境,环境的分析与应用)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品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人 机制 产品 方法 环境

中国已经顺利加入了WTO,国内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将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这既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机会──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带来了挑战──如何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一席之地,使企业得以生存并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企业的竞争中,除了价格﹑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竞争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品质了──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好的品质即使在国内的竞争中也会被淘汰,更不要去谈什么国际竞争了。因此,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范围的市场竞争,如何制定适宜的竞争战略,提高产质量量,是国内企业在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必须及时考虑并积极应对的首要问题。

在品质管理中,影响企业产质量量的主要因素是:4M1E,即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五个主要的因素,那么,企业在应对国际竞争时是否也可以从这几个因素来考虑呢?

一. 人(MAN):

人是参与竞争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国际竞争,这里需要考虑两方面的人:一是"国内的人",即企业的员工。员工是否具有国际化的知识,具有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的化,应该如何培养,企业管理层应考虑如何指导员工使其适应国际竞争。二是"国外的人",即国际上企业的员工素质,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的员工素质,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具有什么样的意识,他们是如何进行品质控制的。这些都是"国内的人"要学习的。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具有国际素质的员工,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适应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使自己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其次,要考虑如何培养下属员工,使其能够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并积极应对,具有强的适应力。

二. 机(MACHINE):

这里的"机"不仅仅是指机器和设备(MACHINE&EQUIPMENT),更包括企业的机制(MECHANISM)──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机"。

首先,是机器(MACHINE),机器是保证产品获得高品质的直接根源,如果机器设备不好的话,产质量量如何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在应对国际竞争时,要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首先要保证机器设备具有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能力。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如何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如何使生产人员正确使用机器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是企业的管理者在希望生产出低成本、高品质、高竞争力的产品时要考虑的。

企业具有了一流的员工和一流的机器,但是否就一定能够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来呢?还需要具有一流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机器得到正确使用,员工能力得到正常发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是企业管理上的"机(MECHANISM)"──包括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企业管理方面的软"机器"。

企业产质量量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具备,不是仅仅靠设备就能保证的,一流的设备不一定就能够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还需要具备一流的员工和一流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重要的任务是协调员工、机器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得到充分的发挥,生产出一流的品质,管理者的更多作用是进行管理,如何管理是管理者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要积极考虑的──国际上的企业是如何进行内部管理的,如何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完善,机制更趋合理,产质量量不断提高。机制作为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人"的优势的杠杆,如何使用好这个杠杆,作为管理者应该向国际企业学习,使自己尽快具备国际素质,创造国际企业。

三.料(MATERIAL):

这里的"料"既包括产品所直接使用的原材料(MATERIAL),更重要的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参与市场竞争的"料"──产品和服务(PRODUCT & SERVICE)。

首先是产品所直接使用的"材料(MATERIAL)",企业无论是参与任何市场竞争,都不能够偷工减料,欺骗用户,否则只有被市场所淘汰,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是国际竞争的大环境,真材实料更是无庸质疑的了。

然而,这里所指的"料",则更多的是指企业据以生存发展的广义上的"料"──产品和服务(PRODUCT & SERVICE)。

面对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产质量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如何提高产质量量,减少与之的差距,逐步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品质水平,才是企业必须考虑和努力的方向。

1. 从材料的流动过程.逐步完善品质控制的功能:包括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售后服务处理及品质问题的统计分析与反馈,纠正预防措施的组织和实施,形成品质控制的闭环系统。

2. 从品质管理的角度.完善品质管理体系,从品质控制(QC)转变为品质管理(QM),进行供应商认证,协助供应商提高产质量量,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对供应商的产质量量指手画脚,共同参与到供应商的品质管理过程中,提高来料品质,达到双赢的结果。在企业内部,变事后的品质检查为事前的品质策划﹑事中的品质监督和事后的品质反馈﹑总结﹑改进,贯彻品质是设计﹑生产出来的观念,从源头上控制产质量量,并辅助以必要的内部品质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进行整个品质体系的改进,使品质人员的角色从事后挑毛病转变为共同参与设计﹑生产过程,通过对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管理来提高产质量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1-26 13:24 , Processed in 0.0398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