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18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如果老板把你卖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0 15: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老板把你卖了

在新经济时代里,谁最可能出卖你?
不是你的同事,也不是你的朋友,更不必猜测你的情人。答案是,你的老板。换成新经济最时髦的企业术语来说,这叫「购并」。
根据公平交易委员会的统计,去年至少有1032件购并案(含加盟店),今年到八月为止,也有835件,比起两年前,有显着上扬的趋势。

公司被购并,你永远最后才知道
如果你觉得你的公司永远不可能被出卖,因为你们是市场上的前几大,那么,请看看京华证券的例子。
去年十一月,京华证券市场占有率达3.5%,稳坐证券市场的第三大。尽管如此,去年底,券商龙头元大证券仍然并了京华,改名为「元大京华」,要与第二名日盛证券远远拉开距离。
京华的员工非常错愕,「本来一直以为是我们要去合并别人,没想到自己成了消灭公司,」业务专员陈秋君表示,她经过几个礼拜心情才平复。
如果你仍然觉得购并与你无关,因为你的老板不可能把公司卖掉,那么请看看德基半导体的例子。
三年前,德基的营运绩效走到谷底,而世大半导体刚成立,频频向德基员工招手。当时的德基董事长施振荣大声级丝隰,「留下来为德基奋斗」。「许多同事就是因为施先生的精神感召而留下来,」会计部经理侯其祥回忆。
去年十二月底,施振荣却宣布,「基于产业长期发展考量,」德基并入台积电,从此消灭。「永远最后被告知」的员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最尊敬的施振荣董事长,卖给作风全然不同的张忠谋董事长。
更讽刺的是,一个星期后,台积电又买下世大半导体,换股比例的优惠程度却是德基的两倍。尽管换股比例都是经过企业精算,德基员工仍不免有被「贱卖」的感受,许多当初「因为施先生的感召而没有跳槽世大」的员工,更为自己的忠心感到不值。

令你意想不到的购并
即使你的公司不被购并,却有可能去购并别人,对你也不可能没有影响。
台积电的八千多名员工就受到影响。在世大的换股比例(两股世大换一股台积电)出炉时,他们心情激动的程度可能不下德基的员工。
「世大简直是暴发户。我们在台积这么辛苦,他们却可以凭空换这么多我们的股票,」一位工程师愤愤不平地说。许多人认为,购并别人,到头来会稀释自己的利益。
购并还有更令你意想不到的,就是你的公司,可能被比你小的公司购并。
去年《天下杂志》两千大企业中,金融业排名第84的乔治亚人寿,合并了排名第19的安泰人寿,真实上演了「小虾米吃大鲸鱼」,原因是乔治亚人寿所属的荷兰国际集团(ING),买下了安泰国际集团。
若非后来决定保留「台湾安泰」的名称,否则安泰的业务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向180万名保户解释,为什么熟悉的「安泰」不见了,换成了「乔治亚」。
购并,不只是换了老板,它背后牵扯的问题更如千丝万缕。
会被解雇吗?工资、职等会有影响吗?工作内容改变怎么办?换了新主管、新同事怎么办?

了解自己的权益,适应新企业
CHEERS杂志采访了两位国内处理劳资纠纷最权威的律师刘志鹏、魏千峰,以及企管专家,并以台积电、元大的例子为索引(因为他们各为半导体及金融界最大型的合并案,处理方式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引用),来帮助你,如果你遇到了购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且调整心情、重新出发。

(一) 你会遭新公司解雇吗?如果会,资遣费怎么算?或是你主动离开,可以要求资遣费吗?
根据劳基法(Albert 注:劳基法二十条)的规定,新公司可以解雇你,它有权选择它要用的人。
资遣费的部分,每一年年资,发一个月的平均薪水,未满一年,按月数比例计算。例如,你的平均月薪是四万元,工作了两年半, 资遣费=四万元?.5=十万元。
如果你不想为新公司效力,两位律师均认为可以要求资遣费,然而,台积电及元大均坚持不发资遣费。
台积电和元大的合并案,发生争议最大的,并不在于员工抗议被解雇,反而是台积电及元大想留住员工,员工却想离开,并要求资遣费。
一位世大的员工表示,「八年前我就可以进台积,但我就是不想进去,不喜欢台积的企业文化,现在却被购并,我宁愿被资遣。」半导体业求才若渴,他并不担心找不到工作。
元大的企业文化同样不为部分京华员工认同。宣布合并后半年内,京华离职员工超过230人,占京华总人数的14%。
两家企业对求去的员工,均坚持不发资遣费。「他们其实早就找好工作要跳槽,为什么我还要发资遣费?」元大总经理张立秋义正严辞地说。
但是魏千峰律师主张,劳工非商品,并不是像机器设备被卖过去,他有权选择离开。劳委会也做出解释令,支持离开的员工可要求资遣费。
然而问题是,台湾当前并无规范这部分的法条或类似的判例,因此,台积电及元大宁愿打官司来解决,元大与离职员工的诉讼正在进行中。

(二) 工资、职等会受购并影响吗?
工资、职等不应有改变,在购并后,应由新公司概括继受。
元大京华的政策是,半年内工资、职等没有任何改变。
德基和世大员工则由台积电、德基、世大三方面的主管,根据台积电的工资职等对照图(mapping table),决定新员工的待遇。结果有三分之一维持不变,三分之一减薪,三分之一加薪。对工资、职等不满意,有申诉管道,约30%的人在申诉后获得调整。
如果申诉后仍不满意,两位律师均表示,可以要求资遣。

(三) 新公司会承认过去的年资吗?
除了分红年资有争议,其他年资如休假、退休年资,应该承认。
然而,劳基法并没有规范「分红年资」。合并后,台积电将德基、世大员工的分红年资归零重新起算,引起部分员工的反弹。
刘志鹏律师表示,分红年资在法律上很难单独请求。

(四) 购并之前员工认购的股票可否发还?
应该发还。
这是高科技公司特有的纷争,也是这次台积电购并世大的过程中,引发最大激战的部分。
三年前世大成立时,员工可以低于市价认股,但必须集中保管三年,每年发还三分之一。台积电购并世大后,有些世大员工想离开,台积电却宣布要继续将股票「锁满」三年,间接逼使世大的员工不得不留,否则拿不回股票。一位世大员工愤怒地说,「购并又不是我愿意的,现在我想走,却拿不回自己花钱买的股票。」
然而,台积电做这项决定的原因,却也不难理解。
世大和台积电的换股比例二比一,若以当时的股价换算,拥有一张世大股票,合并后当场增值约五万元。如果世大员工这时以离职为由领回所有股票,再换成台积电股票在市场上交易,一个研究所毕业、工作一年的工程师,约可现赚三、四百万元。
「那不是等于鼓励他们离职吗?而且对台积电的员工也不公平,」台积电人力资源副总李瑞华说。而他不能因为世大一千五百名员工,忽略台积电八千多名员工的心情。
「不应该因为购并而有得失,」李瑞华重申立场。
即使台积电「锁股票」的理由可以理解,但「锁股票」在法律上称为「集中保管」,两位律师异口同声表示,「违反公司法。」
不过,两位律师也指出,「打这类官司很没意义,」因为诉讼时间估计要二到三年,还没有打完官司,股票都已经领回了。

(五) 购并后,工作内容改变怎么办?
购并后,通常部门的员工人数会增加,但业务量也因公司扩大而增加,最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工作的切割更细腻,每个人负责的领域更专精。但是,如果新公司没有相对应的部门,就不得不转换工作跑道。
例如,元大没有财务顾问部门,京华的财务顾问部员工,就被并到承销部。虽然仍与财务有关,但工作内容改变很多。一位因此离职的员工形容,「我就像被摆错位置的棋子,」她更意见,如果发现自己的价值无法发挥了,不如离去。
保圣那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许书扬,则提出较正面的意见:「员工常常会因为对新工作陌生而生成排斥感,其实,许多人被迫开始发展另一种专长后,才发现对未来的职场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六) 如何和新公司的主管、同事创建良好关系?
不论是被购并,或是购并别人,主管阶级难免重新洗排。员工多半会忧虑,「不知道我的新老板好不好?」尤其过去和主管相处融洽的员工,更担心新老板是否能了解自己的优点,会不会楚材晋用。
「不要以为后母就比较差,」真理大学财金系助理教授伍忠贤说。事实上,主管担心适应问题的程度,不下于员工。他们还要负起部门的营运绩效,多半会更主动了解员工,缩短磨合期。
原德基会计部经理侯其祥在购并后,手下有来自台积电、德基、世大的员工。为了让大家更快彼此了解,他设计了两天一夜的户外workshop,让大家脑力激荡,创建起部门的新愿景。
侯其祥也在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对员工有了新发现:「台积电人才济济名不虚传,员工个个优秀?德基和世大则因为过去资源相对显得不足,员工必须是多能工,因此效率和弹性非常好。」侯其祥的任务,就是将大家的优点,融合成新组织的优点。
员工更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回应。
「现在已经不流行默默工作这一套了,」许书扬指出,「你有责任把你的能力和诚意,让你的主管知道。」
许书扬看过一个例子让他印象深刻。一位员工在公司合并后,主动办了一次卡拉OK同乐会,邀请所有即将共事的主管及同事一起同乐,事后新添加的主管和同事,都暗暗感激这个贴心的安排。

(七) 旧员工如何适应新企业文化?
台积电和元大的购并案中,不少员工因为不认同企业文化而离职,无独有偶的,这两家企业都是业界出了名的「治军严谨」。员工说不认同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不认同管理方式。
一位世大的员工抱怨,「管理应该有松有紧,台积只有push、没有放松,我们像机器一样。」
元大同样也以「严格、拼劲」让一些京华员工却步。总经理张立秋表示,「在元大,每个单位都是利润中心,你不能成为组织的包袱,所以绝不可以打混。」
事实上,台积电和元大的员工,绝大多数都以自己的企业为荣。台积电工程师张鸿渊就说,「台积电管理严格没错,但是就因为严格,今天才有能力购并别人。」元大客服公关部林黛华也表示,「元大人自我要求都很高,如果担心合并进来会不适应,那是因为自己太松散了。」
「文化适应问题,还是要留待时间去解决,」许书扬意见,「员工不要急着想离开,不妨给自己一段时间去试试看,也许并不如你想像、或外界传言那样糟糕。」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5:54:37 | 只看该作者
(八)最后,有几点实用意见,是由几位经历购并、有所体悟的员工所提出,可以帮助你调整心态,化压力为挑战。
在购并之初,企业的竞争对手为了希望合并不成,会利用各种管道放出消息。员工自己要有觉察的能力,不要情绪被别人牵着走。

合并不是今天一加一,明天就大于二。给自己,也给新老板、新同事一些时间。

合并,其实是很珍贵的经验。你不再只看到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有机会学习别人的优点。主动观察你的新同事,他们有什么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自己又应该改进哪些缺点?
3#
发表于 2011-11-10 15:55:30 | 只看该作者
员工也是企业的一部分,当然避免不了被卖了
4#
发表于 2011-11-10 15:56:2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事情现在的人应该已经习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1-25 17:53 , Processed in 0.0401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