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4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这个类型制造企业使用这样的品质控制是否合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30 06: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司的基本情况是
1,公司生产产品型号比较多,按单生产,一个型号的定单生产周期最短2小时,最长36小时。
2,4条成品组装线,自动流水线,每线8小时班产15万套产品,但生产设备老化严重,运行不稳定,生产过程突发异常情况较多。
3,另有5条配件组装线,设备妥善率同成品组装线,每线8小时班产30万套产品。
4,除组装过程中的不稳定外,另流入生产线的原材料不良率也很高。
4,人员配置,成品组装线每线每班生产工人2人,操作打包各一,配件线每线每班1人,生产员工共20人。
5,质检人员9人,每班生产线设置2人,一般2条成品组装+2配件配置质检1人,IQC4人。

公司规定生产员工必须做到自检,按10分钟频次测量所有参数,同时质检员工20分种频次测量所有参数,测试所有参数以及记录时间约为6分钟,生产员工还需负责生产线操作调试,投料等,导致填报数据作假很普遍,质检人员同样。

生产线出现异常后,生产线质检员无法判定,有标准,但问题实在太多,停线等质检通知,常一停就几小时。品管部的负责人不愿承担责任,结果任何问题都需写邮件上报技术签字,周末需停线至工作日后判断是否继续生产。

生产员工均为3年以上员工,而质检员均为1年员工,质检员不了解生产整个过程,平时发现问题的均为生产员工,质检人员在线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话语权。

公司技术部门比较强势,原材料的是否合格,或者让步接收,有标准,但标准基本无用。

制造部门主管在公司担任主管已经有8年时间,对于产线品质问题判断均不发表任何建议,只要求按检验员建议停线或开线,其只负责此类上报异常。


出现的品质问题如下:
1,领发配件错误,生产组装后导致整批产品报废
2,设备主要参数调整出错,导致批量产品报废
3,生产过程中设备异常未及时发现,造成小批量产品报废
4,原材料不良流入生产线并被制造出成品,导致产品报废
其中2、3、4问题发生比较多

先就这些,后面再慢慢补充。

大家先看看这个公司的生产品质管理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6:26:29 | 只看该作者
没人拍砖吗?最少8个字
3#
发表于 2011-10-30 06:27:0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标题和内容不匹配。
个人觉得,先统计问题——分层——利用柏拉图找出关键的多数——找出root cause——制订改善计划与方法——确认,标准话。
先用二八原纸找出关键的少数解决~~~问题太多
4#
发表于 2011-10-30 06:27:3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懂怎么改进,不过我从上面的描述看来,你似乎已经了解了什么原因导致了品质问题。你说设备老化,那有什么改进的方法吗?流入生产线的原材料的合格率不高,为什么呢,是不是监控不严格,合格率不高的产品还被接收,是不是有点受贿的行为在里面??
还有,公司制定了很多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为什么有了标准还不遵守,是不是领导没有强制的措施,譬如,不遵守标准的后果是什么,最好是与薪水挂钩起来!
还有就是公司必须要有一个能够说话靠得住的人。
公司的品质不好,不一定就是控制的不好,或者也是其他的原因导致了品质的不好,我觉得在现在的生产中,配合是很重要的。
5#
发表于 2011-10-30 06:28:08 | 只看该作者
存在---------进行---------有效???都是这样辩证的分析
6#
发表于 2011-10-30 06:28:40 | 只看该作者
质检部门形同虚设,技术部门铁腕政策,制造部门只好一个“走”字了得。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6:29:1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这段总觉得现在品质控制方法不是太合适,但一旦涉及到如何更改似乎有没有很好的方法,各方面的阻力又很大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6:29:20 | 只看该作者
设备不稳定,设备部门说设备老化了,没办法,年年检修,越检修越不稳定,检修完成,撂下一句多开开就稳定了,公司高层似乎也认同这个说法。也有改的方案出来,但基本是设备自说自话,改也只改些无关紧要的控制电路模拟改数字这些,结果生产主管很大建议,觉得设备改造必须先了解用的人有什么问题再去改才有意义。
原材料合格率不高,IQC说抽检的,没办法的。
不合格品被接收的原因不好说,但往往品管进的松,出的紧,产线为一个问题重复的停线待上报待决定,而问题往往是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的。
标准是技术部门制定的,但判定也是有技术部门最后说的算的,结果跟没标准一样。
高层强调要按流程来,按标准来,但遇到具体事情后还是由技术决定,长期结果可想而知了。
9#
发表于 2011-10-30 06:29:55 | 只看该作者
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在于怎么发挥质量部门的功能;经验不是绝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0-27 19:18 , Processed in 0.1343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