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因素 实物品质水平 企业品质竞争力在产品实物品质方面的直接体现因素,表现为企业的实物品质水平的高低。 ①实物品质设计水平;
②实物品质制造水平;
③保障与售后服务水平;
④标准与技术水平;
⑤实物品质的技术指标。
品质管理水平 在品质管理方面的直接体现因素,表现为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果的好坏。 ①品质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与运行的有效性;
②品质成本管理的状况;
③工作品质绩效的高低。
科技成果水平 在科学技术成果方面的直接体现因素,表现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 ①拥有发明专利与一般专利的状况;
②拥有专有技术的状况;
③拥有的独特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或工艺流程的状况;
④新产品开发状况;
⑤产品线的宽度和广度;
⑥技术的领先性。
顾客满意程度 在顾客满意方面的间接体现因素,表现为顾客在购买、使用与处置产品过程中的满意程度。 ①顾客对产质量量的满意程度;
②顾客对企业售后服务的满意程度;
③顾客对企业处理投诉与抱怨的满意程度。
市场适应能力 在产品市场适应性方面的间接体现因素,表现为企业产品的实际销售状况和市场的成长性。 ①产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②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
③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
显然,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评价离不开对这些的影响因素与结果的定量测量与评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将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内在因素分解和揭示出来。这类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与企业品质竞争力相关的评价指标。
第二步,构造出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构造的。
第三步,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各自所占的权重。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由于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之间总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权重的分配对于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对于与其他评价指标关系明显的评价指标通常要降低分配的权重,而对于较为独立的评价指标可适当增大分配的权重。例如,在表2中的“品质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之间就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如果给两者赋予的权重较高,实际上就是显著增大了“拥有发明专利、一般性专利和专有技术”这一评价因素的权重,而相对降低了其他评价因素的权重,这在理论上可能并不合理。
第四步,计算出各个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所导致的企业品质竞争力的计量值,即对决定和影响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各个评价因素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贡献进行综合。在因素分析法中,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评价指标的观测变量的实际测量值进行标准化转换。在评价指标的量化中,由于不同评价指标的量纲可能有所不同,要对各个评价指标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单个贡献进行综合就必须为这些评价指标建立统一的比较基准,也就是要选择一种标准化转换方法,使得不同的评价指标均可以利用这一转换方法生成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在进行数据的定量测算。
第五步,对测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和技术性分析,从而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现状做出评价。
由此,对表2中的每一个评价要素,要分别列出相应的评价要点或观测变量,并尽可能分解到相互独立的层次。当然,考虑到随着评价因素的逐步分解和细化,在技术层次上提高了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但是也逐渐地剔除了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评价因素,从而使得信息的丢失总量越来越大,由此,我们并不推荐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评价因素进行太多层次的分解,除非我们能够确保评价因素之间的分解和传递都是围绕企业品质竞争力的本质因素进行,并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真实信息。
第二种类型是差距比较法(Benchmarking)。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企业与企业直接比较的方法,即假设同类企业中最优秀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一系列显性特征对企业的品质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可以通过本企业和最优企业的一系列显性特征的比较来评估本企业在品质竞争力上存在的差距。这类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选取对比指标;二是比较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在各个对比指标上的差距;三是进行综合汇总,评价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之间的总体差距。差距比较法与因素分析法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要进行详细的因素分析和统计数值的计算,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评分法,侧重于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而后一种方法是一对一的比较,可以进行对指标的直接对比,而不必进行数值的加总比较,因而可以避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第三种类型是内涵解析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侧重研究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对于一些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如企业品质竞争力影响因素中的“品质文化”,采取专家建议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而对于易于直接量化的评价因素,如企业品质竞争力结果因素中的“市场适应能力”,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内涵解析法侧重于分析影响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内涵性因素,而不是那些外延性指标。这类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确定决定和影响企业品质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因果关系;二是通过统计分析、专家建议、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实际状况;三是深入进行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剖析,发现形成企业品质竞争力的核心理念及其渗透性,即核心理念贯彻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的程度,以判断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强弱。
内涵解析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分析结论比较深刻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缺点是难以对所分析的各个因素都进行量化,可能含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有些影响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因素本身就是无法在不同企业间进行直接比较的。因此,内涵解析法更适用于企业自身进行纵向品质竞争力的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企业品质竞争力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
第四种类型是计量建模法。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各种相关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联系,通过在这些因素之间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就可以对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从而确定不同因素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影响模式和贡献大小。由于在分析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时,我们无法直接获得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由此,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中,可能需要引入一些虚拟变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确定虚拟变量与真实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获得明确的结构方程。尽管我们已经从直观上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结果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描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企业品质竞争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但是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表面的分析结论与内在的影响关系可能是不一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认识企业品质竞争力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理解企业品质竞争力的来源与本质。
与前三类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前三种方法中,评价指标的权重是主观确定的,与实际可能并不一致,而在计量建模法下评价指标的权重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是由数据自身的规律决定的,依赖于对多个企业的品质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因而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的支持。这类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四个步骤:一是选择一批进行品质竞争力研究的企业,并考虑企业的代表性;二是按照事先确定的评价指标采集定量数据,必要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去除不同评价指标的量纲;三是建立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必要时引入“企业品质竞争力”的虚拟变量,并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便获得有关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定量模型;四是对回归结果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确定各个相关因素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影响模式和贡献大小,同时联系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实际,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的经济与管理意义。
8 结论
企业品质竞争力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理解企业品质竞争力的来源和本质,以及提升企业品质竞争力对于保持企业的持续成功的意义。对企业品质竞争力的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助于理解产业、区域乃至国家品质竞争力差异的思路,为解释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区域或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提供了线索,也为开展品质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22~24页。
[2]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65~69页。
[3] [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1月,127~129页。
[4] Ashok Kumar, Kathryn E. Stecke, Jaideep Motwani, “A Quality Index-Based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Analytical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 2002, p7~8.
[5]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张桁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18~19页。
[6] [法]泰勒尔著,马捷等译,《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12~13页。
[7] 蒋家东,《竞争环境下的品质成本理论》,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46页。
[8] 蒋家东,《品质文化及其对品质竞争力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10月,37页。
[9] Peter Swann, Majid Taghavi, “Measuring Price and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A Study of British Product Markets”, Athenaeum Press Ltd, Newcastle upon Tyne, 1992.
[10] 严建修,《顾客的满意度测量》,中国纺织出版社,69~75页。
[11] 周和荣、李海婴,“对经济学人性假说重构的探索性研究”,管理科学,第4期,2004年8月,83~84页。
A Study on Enterpris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Jiang Jiadong
China Aero 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Beijing 10002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sense of studying enterpris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and pu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