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5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测量系统分析MSA浅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11:4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SA是英文(Measurement System Aanlysis 的缩写,通常翻译为测量系统分析。

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MSA根本没有用,MSA实际应用意义不大……,昨天在某品质论坛上更看到网友理直气壮地说:日本企业没有MSA,照样管理优秀……

首先要声明的就是,MSA是非常有用并有实际意义的品质工具。所有的品质工具都是在企业追求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水平的阶段应用的实际意义更大,但是测量系统的控制确是任何测量手法的一个基础。

测量系统是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在过去的很多年,差不多到98年以前,企业做过MSA的很少,甚至那时还不知道MSA是什么。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对保证测量系统的稳定做工作。下面举几个小的例子,说说没有做分析,是如何尽力保证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的。

大概是初中的化学课里,讲到了如何读取量筒测量数值。当然学校首先保证了仪器是经过校准的合格产品。注意事项有视线要与液面水平,读取凹液面最低部位对应值,如何进行数值估计等等。这是对测量方法的严格规定,通过方法的培训、执行,可以提高测量系统的性能。

测量设备、仪器的校准更是测量准确的基础。有个企业做智能材料的训练时,需要控制训练液体的温度,这个控制虽然不是要精确到0.1摄氏度,但也不是靠我们的感觉能够估计的,所以要连续监测液体的温度,于是采购了大量的温度计。如果是你,买了温度计后,第一步要干什么?科研的经验丰富的他们首先要对上百根温度计进行简单校准。由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所以校准方法很简单,放入同一热水容器中,将每一温度计读值与校准过的温度计比较。超出接受范围的都要抛弃。

还有很多我们日常的工作,都是为了测量系统的稳定。如某些精密测量仪器的放置对环境的要求防潮、防震等等。

那有了这么多保证了,为什么还要做MSA呢?还从量筒读取数据说起,那是第一次接触到误差的概念。测量值=真值+变异值

这个变异是怎么来的,零件的还是测量系统的?多大的变异是目前能接受的?如何减小变异?

各方法、规定及标准制定了保证测量系统稳定的纪律。我们需要靠一种方法去监测他们的执行情况并给出改进的方法,它就是测量系统分析MSA。

如果所有人员都遵守测量相关的制度,是不是就没有误差了?这当然不可能。既然有误差,这误差是多少?每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有多少,如何进一步提高测量系统变异性?通过MSA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测量系统分析中把误差分解为零件误差和系统误差。

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对我们生活、生产都息息相关。在配方、设备等条件都不变时,如果由于测量系统出问题导致最后不合格品的大量生产,而你又没有找到主要原因,试想结果会怎样?

新闻里讲到因为丈夫听信谣言,认为孩子和他长相不像而开始怀疑,于是妻子决定为孩子做DNA检测,而首家医院的检测结果是认为孩子与父亲DNA不具有遗传学关系。为此差点害得人家离婚。幸亏妻子一再坚持自己的清白,最后到某刑侦机构检测中心重做了DNA。这说明第一家医院的测量系统出问题了,引起的误差在某些临界状况下足以影响测试结果。导致第一类错误(合格品误判为不合格品)。试想这类事情经常发生在你我身上,你将如何?

所以不要机械地去理解MSA,也不要认为MSA就是计算GR&R,要根据实际情况、顾客的要求去分析自己的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分析为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异或改进测量系统提供了思路及减少变异的着眼点。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推动六西格玛管理,要让企业达到六西格玛水平,必须严格进行MSA,他是其他改善、改进的基础。而对于品质精度要求较低的企业,MSA的工作不是要忙着去抽样、检测,计算重复性和再现性,而是要先把源头控制好:测量方法的统一培训、量具的校准更为迫切。这两个做好了,再去测量收集数据,进行测量系统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测量系统的可接受性,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为检测项目的判定和改进项目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真正做到基于“数据”决策。
2#
发表于 2011-11-1 11:49: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讲得清楚,不错,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1-11-1 11:49: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讲得清楚,不错,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1-27 07:47 , Processed in 0.0398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