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82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保证出货合格率10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3 20: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我们公司产品大部分是外销的,基本上都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而且基本都是采用空运方式出货,中途的运输费用相当高,我们每出一批货都会接到客户的反馈信息,且每次客户手中得到的不良率都接近2%,由于我们大部分产品是电镀产品,表面要求较高,出货时,在装配前就有两个人专门全检表面外观,装配后,在装箱的工序上设了全检,理论上讲已经有两次全检的过程了,但是客户那边总是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运输费用较高,所以我要补货、赔款,老板心里自然难受,我们心里也难受,培训也做了,但是就是不见效果,真的不知道怎么样进行改善了。因此请坛子里高手指点指点,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或者说说大家目前公司出货是怎么运作的,请大家帮忙分析下,谢谢!
2#
发表于 2011-10-13 20:56:3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期待高高手解答。或有类似要求的有关人员给个指点。
3#
发表于 2011-10-13 20:56:43 | 只看该作者
最好能收集下2%的不良的照片来找下原因,有的放矢才能解决问题,要不努力半天也可能没什么效果
4#
发表于 2011-10-13 20:56:49 | 只看该作者
1.首先确认你们的检验标准是否与客户一致,甚至是高于客户的标准,这个很关键(外观检验很麻烦)
2.对不良品进行分析,是本身就不良没有检出还是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摩擦造成的不良
3.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如果有可能是运输过程造成的,那你得组织技术部门一起对你们的包装进行验证,做跌落,振动试验,验证你们的包装是否存在风险。
4.如果是产品本身的不良没有被检出,这个后续的工作就会有很多。
首先检验员当然得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也不能所有的未检出都怪他们,因为人是最不可控的一个因素,我们得尽量的从我们的生产工序中去发现是否有的地方会有造成产品表面不良的风险,在这些地方加以控制,尽量的降低产品在流转过程中再次产生不良,只有稳定优化的过程你的产质量量才能稳定有保证,最后才是检验标准的清晰,检验人员能力的加强,也可以考虑到全检会很累,容易疏忽,适当的给一点休息时间,或者跟其他的检验人员轮流检验,只有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仅个人愚见,希望能对楼主小有帮助!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0:56:55 | 只看该作者
检验标准基本是一致的,而且产品的不良照片也有发过来,但是始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什么原因, 我很纳闷,请楼上各位高手指点!谢谢!
6#
发表于 2011-10-13 20:57: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全检的话,客户反馈的那些不良在检验的时候能不能检出

就像楼上所说的,因为远销海外,对包装要最求很高

有些不一定是没检出而是运输中发生的

首先先把客观因素排除再找其他因素
7#
发表于 2011-10-13 20:57:07 | 只看该作者
4楼分析的是正确的思路,楼主可以参考。另外我再补充几句:

任何品质的问题其实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工序出现的问题,而是整个管理体系中出现了缺失,因此我们在找到根本原因的同时,需要完善这个缺失的部分,否则即使这种不良解决了,另外不同的不良还会发生.
8#
发表于 2011-10-13 20:57:13 | 只看该作者
无非是一下几点:
1.检出能力
2.检验标准
3.运输过程的产品防护
4.产品自身的变化
难道还有其他?
9#
发表于 2011-10-13 20:57:19 | 只看该作者
员工流动率是多少?目检站的员工工作经验有几年?有几道目检关?每个零件检验时间是多久?
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客户的检验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存在差异?检验条件怎么样--光线,工具等?员工的视力如何?员工有没有受过足够的培训?员工的检出力有没有得到认证以及再认证?
---------针对一个目检工位,随便想想问题都可以列出一大堆。你要是设3道关卡300%的全检,有足够能力而且有责任心的员工,有足够的工具以及明确的检验标准,每个零件花1个小时进行检验,怎么还会有2%的不良率。
过程改善就不提了,楼主先看看你们现在的所谓救火动作也没有做够?不要认为加了所谓的“全检”就万事大吉,等你深入现场就会发现,你想的和实际发生的总会存在巨大的差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1-27 20:41 , Processed in 0.0426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