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质管理的核心是成本和效率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3 11: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有一些管理和励志类书籍,往往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炒作一通,其中一种,就是关于执行和结果的论点。这种论点的主要说法是,工作必须以结果为导向,而不能以任务为导向;必须加强基层岗位的执行力,以达到组织所需要的结果。
乍一看,这说法很对呀,确实没有人愿意为没有结果的徒劳付费,也没有认会甘愿为结果欠佳的劳动痛快付费。比如你订购了一套衣服用以参加一场活动,可是出现了下列状况:
1、直到活动开始一半了,衣服才送到,这是供货及时性不能满足要求,属于无效劳动;
2、衣服按时送到了,但是不是你订购的款式,或者衣服破损了,或者衣服与订购的规格不相符,也属于无效劳动;
3、订购的衣服按时送到了,“质量”也符合订货要求,但是你突然发现这衣服不适合活动的场合,想换一套,时间却来不及了,这衣服没法用,也属于无效劳动;
4、衣服按时送到了,“质量”也符合要求,也适合使用场合,却要求你提供事先未声明的额外费用才能交付,你事到临头,而且钱也不多,就认了,但显然心怀芥蒂,有些不满意了,这种劳动效果也会打折扣,因为可能影响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如此种种的结果,显然连“合格”都算不上,更谈不上“超值”,得不到“顾客满意”了。按照那些管理和励志类书籍的说法,就是要自我提升,不但要“把信送给加西亚”,还要“请不要抱怨”、“请给我结果”,以便组织给予“杜拉拉升职记”。但是,这其实不符合ISO9000的思想。而且许多问题根源并不再执行者,从执行者身上找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在ISO9000里有专门说明:组织的人员、设施等是经过恰当安排的,过程是经过PDCA的和受控的,结果是过程的必然输出,质量扰动的风险是可控的。那么,如果完成了任务却没有达到事先预期的结果,显然不见得完全是到执行环节才出了问题。因为毕竟组织的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监视测量与改进等四大过程都与该结果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合格”到输出端口才“被发现”,并非该“不合格”在输出端口才“被制造”出来。事实上,如果过程输入没有得到良好的“材料”(包括前道工序输出不合格却未得到有效控制),过程中的必要监视和测量不到位,组织自身对过程的输出缺乏充分、适宜、有效的监视和测量,则交付的产品完全合格就成为置信度不高的偶然了。但是,对充分和适宜的输入、监控投入资源,往往意味着当期成本利润率的降低。管理者和投资者为了转嫁成本风险,才对基层执行层提出过高要求。这种转嫁行为的结果,就是组织不必提供充分、适宜和有效的条件就实现了结果,部分成本被基层员工“消化”,提高了组织的利润率。
在这种的风险转嫁型利润控制模式下工作,员工将处于被压抑和被侵犯状态,而组织通常表现为类似问题重复发生而难以系统改善。因为对于被员工消化的这部分成本,组织的管理必然外紧内松,比如有的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工具在性能降低后不能及时更换,员工可能自行借用或购买替代用品,就降低了工具的性能一致性,或者带来了使用时间的延误,造成组织的“隐性成本”。普遍存在的“隐性成本”降低了过程的受控度和稳定性,既降低了过程能力,也妨碍着改进能力,还给品质分析带来一些莫名其妙的变量。
策划、识别、管理过程的时候,应防止对员工非职责范围的劳动和非劳动性投入的依赖,虽成本有所提高,但效果可能更好,而整体效费比当能够更好的受控和改善。同时,应“以终为始”对过程进行设计,确保任务的正常完成就会实现预期的结果。在分析问题和设计改进时,则从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多方面考虑方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病急乱投医。否则,只会使问题复杂化,不断用更多错误去弥补前面的失误,“高费维稳”,直至结构性崩溃,而得不到体系性改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0-26 13:36 , Processed in 0.0376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