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3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与常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6 08:3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数年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则故事:有一位工程师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十年,退休了。他对该公司的机器及产品了如指掌。
几年后,该公司的一套机器故障,全公司的人都没法找出问题来。绝望中,他们只好把退休的工程师找回来。
这位工程师看了一个小时后,从上衣口袋拿出一枝粉笔,用粉笔在一个零件上画了一个大叉叉指出:「这就是你们的问题。」
知识与常识
杜书伍:懂八○%叫常识,真正的专业在二○%,那才是知识
公司把零件换了,机器操作正常。但是不久,公司收到一张十万元的帐单,是这位退休工程师的收费。
公司老板火大了,认为一个小时不值这么多钱,就要求送一张明细表。
这位退休工程师的回函是:「粉笔,一元;知道在哪里画叉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就在工程师画下叉叉的同时,他脑中三十年的工作经验正以电影浓缩快转速度进行,
顷刻间他闪过四个与该问题相连的可能解决方案、综合了同样问题场景却失败二十七次的经验值、和一百五十三次独自思索突破工作瓶颈的深层反省。
决定工程师拿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那一笔,究竟是什么?
联强国际总裁兼执行长杜书伍说,在一个行业里,你懂八○%叫做「常识」,而不是「知识」,因为大家都懂八○ %。
而且,可能只要花二○%的时间就能学会这八○%。
其实,真正的专业在最后的二○%,那才是真正的「知识」。
他谈到多年的用人经验,刚入行的年轻人,很可能前两年所学到的都只是该行业的常识:「他学习一下,就说『喔,我学会了!』实际上他学的非常浅薄。
只是像烟火一样,『砰』的一声好象看起来不错,但事实上不会产生效益!」
「光靠常识的人,犹如只会一招半式。
杜书伍接着说,应付一般性的运作尚可,有时也可运作得很熟练,
但针对每一次应用时可能遇到的细节不同,不见得能精准拿捏每个环节该使几分力、该如何变通,使得执行起来有隔靴搔痒之感,好象做了,却又总觉得少了什么。
当一个人拥有「决胜二○%」的知识与能力后,手上握有的粉笔,就不只值一元,而能附加出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价值。
不过,从「常识阶级」进入「知识阶级」,必须经历一段漫长的浸泡与思考。然后,脑袋会产生许多促使事件成功的直觉。
2#
发表于 2011-11-6 08:38:22 | 只看该作者
从「常识阶级」进入「知识阶级
.....................
3#
发表于 2011-11-6 08:38:2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
可惜20%的知识积累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经历,而大多数老板也跟这个老板一样,并没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所以这个社会,像这样的老工程师越来越少,很多都是学到点常识就拿出来卖弄,反而让老板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 本帖最后由 yin_sq 于 2008-2-28 09:20 编辑 ]
4#
发表于 2011-11-6 08:38:34 | 只看该作者
是啊,20%的得来不仅仅是用时间可以浸泡得出得,有时要靠一点天分,以及更多得勤奋和努力,甚至还需要那么一点点得运气。这也就使得能拥有这20%的人如同凤毛麟角一般罕见,物以希为贵,人也同样,因为少,所以值钱。
5#
发表于 2011-11-6 08:38:40 | 只看该作者
那20%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东西南北中发白,无不所向披靡而求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5-2-12 01:28 , Processed in 0.0418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