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安全
查看: 4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的人还是人的企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13:5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2008年6月28日,美国的民族英雄,改变几乎全人类的生活方式的传奇人物,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至少是在微软的职业生涯。虽然让更多的人更感兴趣的是他对自己280亿美元的处理态度,但我想,我们的企业人或者“企业主”应该深入地思考三个问题:一、经营企业的观念;二、微软为什么能离开盖茨?;三、为何盖茨能离开微软?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说出我的猜测。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层次之分,境界之别。美国人,根据我的所知和所学,他们的商业意识中是有着宗教情怀的。众所周之的是美国是一个从英属殖民地脱离出来的国家,在文化上与欧洲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与欧洲人一样,虽然黑暗的中世纪已经被启蒙运动所打破,人们对于神性与人性的追问从圣?阿奎那的“双城说”到后来马克斯?韦伯所阐述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美国人始终信奉上帝与救赎:人们认为他们在经营上帝的事业,他们越成功进入天堂,得到救赎的机会越大,而最终上帝的事业要归还上帝——这就是很多美国历史上的巨富捐出身家的原因,他们得到了灵魂的解脱。

所以在上述的问题上,很多媒体将盖茨等富翁的“不可思议”的善举来向中国的富人们做对比,是不搭边的,更会让没有这个文化环境的中国富人“不可思议”。

然而,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的,都要有目标。我们也应该对于不同文化下的经营目的作出理解,应该明白不用环境下不同企业形成的结构。我接触过一些企业人,给我的感觉是,企业做到规模,中国的企业者往往会“身不由己”,就像德鲁克所说,“管理者(我国通常是一人同时是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时间是属于组织的”。这与我国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我们最常讲“成家立业”。家业,家业,家和业是分不开的。在我接触的企业里,多数是家族企业,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也曾说:我的钱赚够了,子孙三代也花不完,我也想不干了,但是不成啊,我这还有几千号工人靠着我吃饭呢。

所以说,中国的企业者也有胸怀天下的心,只不过是用经营家的观念去经营企业,这虽然被西方管理理论所诟病,但是这种观念的存在是没有过错的,只能说方式不同。而对于事业传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又影响了很多家族企业将接力棒给了下一代。其实,这种方式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二世祖不成,这个企业就基本完蛋了。和历史上很多短命王朝一样。

很多家族可能遵循这样的轨迹:我必须活着(或者获得更好)——选择创业——成功——我得为工厂和员工负责——我应该给子女留下点什么——把事业交给最信任的人——子女——结果未知。

诚如著名社会学家丙正先生所言,中国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环境和历史传承的观念让很多富人“富不过三代”。深入思考,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微软能离开盖茨呢?设想如果在中国,盖茨绝对不会离开微软,微软也离不开他。举例说来,有一家企业,经营态势良好,利润可观。但是就是存在一个问题,离开(全球品牌网)董事长就玩不转,哪怕董事长的车在楼下也好。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中国企业的大部分资源都掌控在一个人手中,这样就会产生“扁平化”理论所说的“权利的风险”,而且增加层级间的压力,降低运营效率,管理界限不明确,人情重,不易产生团队精神等问题。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在这则消息之后才产生深入地了解盖茨的欲望的,在网络上去搜寻很多信息。我突然发现原来他和我印象里的原世界首富的印象完全不同。从送别晚会、从他拍摄的搞笑短片,或者与水均益的“高端对话”都让人感觉到:他很平常,或者说很正常。不严肃,不打官腔,用微软的首席运营官和战略官的话说:他很有创意,是一个时常让你感到惊奇的人。或者说他拥有一个创业者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素质,并且最突出的是“创造力”——不论技术上或者管理上。

与此同时,在7月1日。我同样看到了一则新闻《联想控股明确否认柳传志将退休》。柳传志先生已经64了,可谓老当益壮,然而比尔?盖茨刚刚53岁。谈到这里,又想起一段话: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我是不是企业家也是如此,应该创造一个机制,创造一个永动的企业组织,方才不朽。而前一段时间,风口浪尖的王石,确是一个优秀的经理人,他越空闲,说明他的管理越成功。

那么原因就是企业可靠的制度与良好的文化。制度保证了企业运营,而文化保证了运营的效果。第一个发明饺子的人早就不在了,但是数千年后中国人过年的时候还要遵守吃饺子的规则;孔子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学说统治了中国社会2000余年,并且影响了亚洲很多国家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应该起到的作用。

一个企业的创立者能留给企业的最大财富,无疑就是精神与价值观。在谈到比尔的隐退时,微软现任CEO鲍尔默说的话:“ 我想应该可以认为微软失去了一个像比尔这样的天才。但是,微软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很多事情上的,而不仅仅只是基于领导者的个人特质。这种文化建立在领导者个人特质以及我们已拥有的经验之上,建立于我们所有的成功和失败之上。从某些角度而言,它无关乎公司的领导者说了些什么,而是所有发展方向、经验、成功和失败的积累。企业文化是由其自身逐步建立发展而成的。 ”最能解析企业文化的含义。

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文化,或者仅停留在自己总结的标语上,还有就是咨询公司文化提炼服务中的标识等等的设计上。所以企业离不开人就好像未成年人离不开家庭一样,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形成对于环境的正确理解以及行为方式。

第三点,为何盖茨能离开微软。如果我们都把企业当作是企业家的子女。美国人习惯让子女在18岁就去完全独立,中国人则是一直负责到看护孩子的孩子。这就是文化上的区别,如果父母不这么做,恐怕邻居就要说这样的父母不尽责。而子女则回报以“养老”和“孝顺”。

离不开,一方面是第二点说得企业离不开人,一方就是人离不开企业。这种观念源于我们的企业家不爱放权,也不爱退休。放佛“退休”了就无事可做,也不太放心自己的继任者能否处理好问题,这当然都是与第二点相关联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尔在送别会上也泪洒当场。

比尔的离开造成了很多的话题,他是一个行业的灵魂人物,是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传奇人物。虽然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功者的要素必须借鉴: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是一个法语词,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

美国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对经济结构内部进行“创造性破坏”。

总而言之,企业家应该具备“改变”、“独立思考”、“创造财富”、“创新精神”等素质。这在比尔身上体现的很完备,从哈佛退学,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改变”;同年与艾伦写出了BASIC语言,提供给新成立的阿尔塔电脑公司,稍后组建了微软,当然,那时还是个小公司;1980年,与IBM合作开发了著名的PC-DOS,用盖茨的话说,很多当时同行业的企业已经不在了,就是因为在转型时期迷失了方向,而这时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1996-1997年,微软市值达到1580亿美元,他“创造了财富”。

在微软的成长过程中,比尔?逐渐从一个技术人员过渡到负责销售财务与营销计划的到主要管理者的位置。并以其个人的精神缔造了组织的文化。

创新精神

这一贯是中国企业最缺少的要素。这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主要是思想上的问题。现在有一个词语叫做“山寨”,组词就是山寨手机,山寨直升机,山寨产品,我想大意就是“野”的。山寨产品与非山寨产品一样,喜欢模仿,不仅模仿产品,而且模仿创意,总让人哑然失笑。——比如APPLE(苹果),就很荣幸的地被我们制造出相似的产品,只不过我们叫做“ORANGE(橘子)”,从外形、标识上都差不多。

很多非山寨企业的创意能力还不及山寨,走进商场去买鞋,远看像阿迪达斯,近看像耐克,仔细看是阿迪奈斯,造型、还有只有形式没有功能的“气垫”等等着实无奈。拍广告、请明星,钱都不少花,就是舍不得钱在技术(全球品牌网)和创新上,这就是思路的问题。先知名度后美誉度不意味着先来一个任意层面的知名度,哪怕是不好的名声,也要高兴一下,这是不正确的理解。

在创新理论中,有两个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设施。前者是指企业依靠新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包括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现在很多企业的做法是倒过来做,或者根本没有创新的意识,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创新倾向的意识;

创新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从管理制度,科研制度,企业结构以及人才结构的方面来说。安心本职工作,一切听领导安排的意识都是企业缺乏这种创新基础的表现,很多企业的员工也抱着“打工”的心态,而不是事业的心态来工作,企业的速度必然是慢的。

欢迎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谢谢.
2#
发表于 2011-11-4 13:58:3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习惯了墨守成规,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这是一种思维的局限。
3#
发表于 2011-11-4 13:58:44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教育模式,禁锢了人的思想。
知人善任,懂得放权,鼓励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标准下载库

GMT+8, 2024-11-29 10:50 , Processed in 0.0770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