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标题:
专业讨论:产品的外观品质
[打印本页]
作者:
雾之魔法使
时间:
2011-11-10 07:16
标题:
专业讨论:产品的外观品质
在生产作业中,由于外观品质问题时有发生,常常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在我们所收集到的与现场作业有关的案例中,外观品质问题占了60%以上。而生产与品质、售后部门在标准的掌握上也常有出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外观暇疵是指:产品外观材料上并不影响功能和性能的小缺点,通常是指伤痕、脏污、毛边、段差、浇口等小缺点。
款式新颖、颜色鲜艳、价格适中的商品,很容易博得客户青睐,成为购买的主要动机之一。外观完美无暇,自然是锦上添花,让人无可挑剔。但是,大多数客户购买商品时,并不绝对拒绝外观暇疵,只要不是过分显眼,一般都能接受。
外观暇疵是生产部门和品质部门争议最多的焦点之一。生产部门总是认为能过就得最大限度地过,没有必要搞过剩质量,不愿意花更多的工时,去修理外观暇疵。而品质部门却担心引发客户投诉,认为多花点成本也得换。
在判定能否接受之前,不论是制造还是品质部门,大都没有去询问过真正掏钱购买的顾客,而是建立在自己的主观意愿之上,或是以往的经验之上,换言之,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正确的做法是找工厂里一些与品质生产都不相干的人群,将他们的建议进行统计分析。
(1) 外观暇疵的特点;
1.非数字性。
外观规格的定义大多较为模糊,如“……距离30cm以上,普通照明条件下,连续看5Sec,不显眼即可……”等表述,就让人陷入可以理解,又很难执行的境地。有很多外观瑕疵无法用仪器测定具体的数值,确切表明超过多少可以,低于多少不行,全在于人的感觉。
2. 人为性。
不同的判定人员,对同样的暇疵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性别差异、性格差异、年龄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习惯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等,都会导致不同的判定结果,换言之,不同的客户,对外观要求不同。
3.经时变化性。
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不同时期人们对外观暇疵的要求不同,商品紧俏时,再多暇疵也有人要,反之,商品滞销时些微暇疵便遭投诉。二是指随着保管环境的变化,有的外观暇疵本身亦会变化,如生锈加重、油污扩散、颜色褪淡等等。
(2)外观暇疵的判定模式
如果制造过程中,就请客户参与其中,让客户挑选自己满意的外观材料,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外观暇疵的判定不同于性能和功能,有其特殊的一面。可用理想标准、实际控制、和客户需求等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来描述对外观暇疵的判定。
理想标准是指:判定人员认为自己的标准符合客户的要求。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判定人员都坚信这一点。
实际控制是指:判定人员对实物进行判定。
客户需求是指:具体每一个客户对暇疵的接受程度。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知,一般人都误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情况一样。
在实际操作中,这三者有如下关系存在:
1.理想标准高于客户需求,实际控制却越来越严格,渐渐高于客户需求。
此时会出现以下现象:
①为了确保后工序能通过,前工序的检查比后工序还严格,大量的良品被当做不良品报废掉,引起成本上涨。
②前后工序对外观暇疵的责任归属问题争议增多,部门间相互指责是对方所为。
③产品外观给客户印象较好,但价格并没有因此而提高。
④防护措施增加,非标准成本增加。
2. 理想标准高于客户需求,而实际控制却越来越松,渐渐低于客户需求。
此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1/ 产品外观给客户印象不好,外观投诉增加,公司信誉受损。
2/.制造过程无人重视外观,甚至会形成“外观不是质量”的说法。
3/.对作业造成外观暇疵的行为,无人制止。
3.理想标准高于客户需求,实际控制以理想标准为中心线,呈波浪运行,与客户需求相去不远。
在以上这种模式下运行,较为合理。
不管怎么说,如果等到暇疵发生了,才来处理,那么为时已晚,减少外观暇疵发生才是当务之急
①当实际控制有严格趋势时,立即调整向下,使其贴近客户需求。
②当有客户投诉时,立即调整向上,使其接近理想标准。
此法有以下好处:
①即使有投诉,数量有限,不会影响公司信誉。
②外观暇疵在自身责任造成的损失里所占的比重下降。
③部门间相互指责对方的言行减少,紧张关系有一定程度缓和。
从以上三种关系来看,如果理想标准、客户需求、实际控制能重叠在一条线上,是最好不过了!可谁也做不到,除非自产自销自用!
(3)外观暇疵问题的工艺方法
1.事先防范,于暇疵未形成前,采取对策措施。
①防范作业人员造成。如接触外观的人员要戴手套、指套,不得佩戴戒指、留长指甲等。
②防止夹具、设备造成外观不良。如接触外观的部位倒角、贴海棉,定时清洁设备等。
③外观材料本身防范。如粘贴保护薄膜、二次重新喷涂等。
这些方法在外观要求严格的产品上运用较多,属于积极预防,且成本低,容易开展。
2.事后设置选别样品。外观暇疵无法杜绝,为避免误判断,统一设置样品。
①该样品能够反映客户需求情况。
②制造、品质、营销,三方都持有同等样品,并按该样品进行判定。
③判定条件明确化,有明文规定,如目视距离。光线明暗度、有效期限等均有详细规定。
此法运用甚广,亦十分有效。比较样品后,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没有什么好争议的,当然,这是一种不得己的“事后诸葛亮”,不是积极消除暇疵的行为。
3.降低出厂质量等级。
有的产品的外观暇疵一旦铸成,便永远无法挽回,有的只能降低质量等级销售。有一点不能忘记的是,等级越低,其市场售价越低,但是,其制造成本却和优质品是一样的!非不得己时,切莫为之。
不是所有的外观暇疵都有可供比较的样品,也不是所有保护措施均能百分之一百奏效,外观暇疵总是不停地产生,一天一个样。
(4)外观暇疵的用户观念
外观样品虽然很容易就可以设定,但是,怎样才能知道样品接近客户的需求呢?怎样才能知道实际控制略高于客户需求呢?怎样才能避开判定上的盲区呢?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1.放“水”试试。
对难以判定的暇疵(判不良也行,判良品也行),可记录该暇疵的内容,包括出厂号码,并让其流入市场。如有投诉返回,说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如无投诉返回,则说明该暇疵的程度客户还能接受(甚至还能再放松一些)。此种市场试销跟踪,注意不要集中在同一地区销售,要适当分散开来。
2.避开“先入为主”观念的作怪。
当检出人员向确认人员指出假疵所在的位置和程度后,其命运多半是不妙的,行的也不行。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一经提示后,就只盯着该处,而忽略了对整体的审视和判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检出人员只说有暇疵,但不说明具体和程度,由确认人员自行寻找并判定。如果两人都说不行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不行,否则应以确认人员的建议为准。
3.外行定夺
有没有搞错?外行怎么懂得判定呢?其实不然,外观假疵与性能、功能的判定不同,外行的标准其实最接近客户要求。专职检查人员成天面对外观暇疵,会下意识地越检越严格,时间一久,往往高于原先的设定标准。有鉴于此,当外观暇疵难于判定的时候,找一些不相干的外行来参与,听听他们的建议,也许真的有所帮助。
4.定期造访客户。
判定人员直接访问客户,征询他们的建议,获得第一手资料。有的公司安排品质人员定期站销售柜台,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此。
5.比较样品。
对有争议的外观暇疵,如果事先设定同等样品的话,找出样品进行比较一下,就能很清楚地进行判定了。当然外观样品本身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样品也要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加以调整。
总之,对外观暇疵的判定只有用心去研究,才能既减少“错杀”,削减过剩品质所带来的非必要成本,又减少市场投诉,维护市场信誉。
作者:
雾之魔法使
时间:
2011-11-10 07:16
忘记说明了,这是俺的原创
欢迎光临 标准下载论坛 (http://bbs.bzxzk.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