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标题: 戴明的品质管理法 --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传说中的猪    时间: 2011-11-9 22:08
标题: 戴明的品质管理法 --理解
“品质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戴明

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品质管理专家,他对世界品质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质量奖”,至今仍是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作为品质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品质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学说简洁易明,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成为本世纪全面品质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

戴明的“十四要点(Deming’s 14 Points)”

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

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

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品质标准

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

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品质才有意义。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品质。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

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品质,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

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

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

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建议。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

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品质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品质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

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

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品质。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墓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

任何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包括不明何为好的工作表现。

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

由于品质和生产力的改善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数目的改变,因此所有员工都要不断接受训练及再培训)。一切训练都应包括基本统计技巧的运用。

14.创造一个每天都推动以上13项的高层管理结构

PDCA 循环

戴明博土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品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2.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4.统计的工具

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人个步骤”和“七种工具”。四个阶段就是P、 D、C、A八个步骤是:

①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②分析品质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③分析影响品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④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

⑤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⑥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

⑦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⑧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通常,七种工具是指在品质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作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

戴明学说反映了全面品质管理的全面性,说明了品质管理与改善并不是个别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由最高管理层领导和推动才可奏效。戴明学说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1.高层管理的决心及参与;

2.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3.通过教育来提高品质意识;

4.品质改良的技术训练;

5.制定衡量品质的尺度标准;

6.对品质成本的分析及认识;

7.不断改进活动;

8.各级员工的参与。

戴明博士有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品质无须惊人之举。”他平实的见解和骄人的成就之所以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尊重,是因为若能有系统地、持久地将这些观念付诸行动,几乎查以肯定在全面品质管理上就能够取得突破。
作者: 夜勿眠    时间: 2011-11-9 22:08
很好的总结,谢谢!

好帖。
作者: 五哥    时间: 2011-11-9 22:08
品质管理人员应该成为戴明所说的督导人员和品质改进的教练。品质检验的工作不应是未来品质管理人员的工作,未来应该由从事设计、生产工作的人员自主保证品质,这也是尊重别人工作的表现。品质检验人员的角色有些监工的味道,因此在工厂中容易与设计、生产人员产生对立和冲突,不利于团队的和谐。
作者: 音乐疯子    时间: 2011-11-9 22:08
说得好!我们的老总总是这样讲,希望我们成为品质的督导人!让生产的工人见到品质的人,马上认证工作,避免我们象唐僧一样的教育他们!




欢迎光临 标准下载论坛 (http://bbs.bzxzk.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