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论坛
标题:
廠商稽核
[打印本页]
作者:
玩儿
时间:
2011-11-3 03:56
标题:
廠商稽核
想向達人了解一下,
廠商的主要產品是:變壓器、電感 類
在現場稽核方面,有些什麼特殊的東西要注意的?
因為個人對變壓器比較外行。
作者:
五哥
时间:
2011-11-3 03:56
这些东西,制造相对来说比较不复杂!
你只需要从系统方面把握就行了!
作者:
玩儿
时间:
2011-11-3 03:56
因為我不是學電子專業的,所以想趁這個機會多了解一點,
作者:
逍遥仙
时间:
2011-11-3 03:56
LZ, 敝人简单介绍一些(变压器不太熟):
电感:如果只是想了解产品生产特性的话,重点是“控制计划”;俺们以前是叫“工程管理标准”
重点工序:绕线、焊锡
其它:信赖性测试(PAD氧化问题)
绕线:重点是使用铜线的spec. and turns ; 如果是对于汽车行业的话,还应注意绕线的速度,主要是其张力会影响线径,这样的话就会影响特性(L/RDC)产生变异;(注意:现场使用的线材是否有防护措施,防止伤线,一旦伤线径高温焊锡后会造成产品短路,一旦流出及易造成客户上SMT后,TEST中造成烧机现象)
焊锡:有焊和自动焊;如果是SMD类电感的话,意见自动焊
最主要是:焊锡深度、时间,还有事锡量问题(主要是会影响PAD平整度,而影响客户上SMT);
其次就是原料、成品储存问题:储存条件、保存期限;
以上就是随便写写,希望能有用。
作者:
星空
时间:
2011-11-3 03:56
有一個測量輸出電壓的儀器,不記得叫什麼了,這個有點學頭,供應可以任意調節其中測試的參數,再有就是高壓測試,電子行業靜電要求,好象再沒有其它什麼特殊的東東了.
作者:
9000
时间:
2011-11-3 03:56
测试设备是重点
学习!!!!!!!!!!!!
作者:
孤独的鱼
时间:
2011-11-3 03:56
Agile LCR 4248 测量参数, 电感量,Q值,D值等. 高温可靠性测试,负载可靠性测试等等..
电感外观-磁边脱落 SMT, TH,SMD等型号各工艺不同.
作者:
孤独的鱼
时间:
2011-11-3 03:56
Agile LCR 4248 测量参数, 电感量,Q值,D值等. 高温可靠性测试,负载可靠性测试等等..
电感外观-磁边脱落 SMT, TH,SMD等型号各工艺不同.
作者:
欲忘树
时间:
2011-11-3 03:56
变压器注意使用的是硅钢片还是冷轧钢片,两者在散热性能上相差很大,价格上也差很多,己是行业潜规则。
作者:
孤星伊人
时间:
2011-11-3 03:57
生产工序 序号 项目
1、进料及仓储 1 材料都是否有放在规定区域內且标识清晰,不合格材料是否有及時处理
2 材料帐卡是否与实物一致
3 每一材料是否有定义保存使用期限
4 过期材料是否有判定标识
5 危险品是否得到标识并隔离
6 物品先进先出是否得到执行
7 仓库存储条件是否得到控制,是否有温湿度控制
8 磁芯特性测试,是否进行高温高频加偏流测试?供应商是否提供功耗测试记录?
9 漆包线测试:线径规格,针孔测试,耐压测试
10 BOBBIN测试:尺寸,强度,阻燃性、耐压
11 引脚测试:可焊性、耐焊接、拉力
12 胶带测试:绝缘性(耐压测试)、阻燃性、厚度
13 仪器是是否有定期校验、是否有使用规范
14 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且取得上岗资格?
15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进料及仓储得分
2、绕制 1 使用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线上及存储区材料是否有清楚的鉴别标识
2 绕线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线包要平整不可交叉,不能绕在挡墙上
3 挡墙、胶带圈数是否完整,不可少圈
4 若两组线包引出线在同一槽内是否有加安规套管隔离
5 产品是否排列整齐不能随意叠放、堆放
6 绕线进出线是否有固定,起始位置是否有准确定位
7 线包绕线方向是否一致
8 线包进出线(起始端与出线端)是否有交叉(不允许)
9 几组线包一同绕制是否有防呆标识(线颜色不同)
10 初次线包间是否有三层胶带绝缘隔离
11 引出线理线高度是否超过BOBBIN定位点高度
12 引出线理线是否用小刀割线(不允许)
13 进出线是否有90度引出缠绕在PIN上
14 进出线缠线PIN方式,缠绕(2圈)若不符提供相关证明
15 进出线绞线股数是否得到定义
16 绕线张力是否得到定义
17 工作台是否有干净,不能有铜线线屑。
18 作业指导书是否在使用时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19 引出线线头是否有专门处理
20 不良品是否有标识隔离
21 产品是否得到识别
22 每一批产品投产是否有做首件检验
23 员工作业时是否戴手表、戒子等金属饰物?
24 员工操作与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
25 新进员工上岗是否有标识、有人培训、监督
26 设备是否定期校验,设备显示圈数是否与实际相符
27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绕制得分
3、焊接 1 焊接温度、焊接时间、焊接高度、焊锡次数、变压器PIN浸入助焊剂高度是否有规定
2 焊接方式是否符合要求
3 焊接产生气体排放是否通顺
4 绕在PIN上的铜线至少浸锡一圈(多股线每一股线是否都有含浸),不能有虚焊
焊锡表面是否光滑,不能有连锡,
5 在焊锡区消防是否到位
6 锡、助焊剂存放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7 锡渣是否有专门回收
8 物品是否排列整齐不能随意叠放、堆放
9 存放盘叠放是否会挤压变压器
10 温控设备是否定期校验
11 锡炉焊锡是否有定期测试其含量或定期更换
12 助焊剂是否定期更换
13 产品是否易于识别
14 作业指导书是否在使用时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15 员工操作与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
16 焊接人员是否有定期体检
17 新进员工上岗是否有标识、有人培训、监督
18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焊接得分
4、装配 1 原材料存放是否明显标识
2 上下磁芯配对是否正确,一般开气隙磁芯放在有引脚一方
3 磁芯外包胶带是否有两层
4 上下配对磁芯是否有错位超过1mm
5 磁芯缺损是否有定义,装配时是否有确认其完整性
6 装配磁芯高度不能超过BOBBIN定位高度
7 铜箔焊接处是否预垫2层UL TAPE,胶带宽度大于铜箔宽度3.5mm min
8 铜箔带是否外包2 层UL TAPE并上下反折3.5mm min
9 铜箔位置应居中,不得倾斜
10 焊接铜箔烙铁头是否统一
11 焊接时间、温度、焊接方式是否有定义
12 锡丝锡铅比是否受控
13 电气参数:电感量、漏感(一般10KHz,1V)、铜阻、电压比(一般20KHz,1或10V)是否100%测试
14 点胶品点胶量、配比、使用期限及保存条件是否得到定义
15 仪表是否定期校验
16 测试夹具是否定期维护及寿命管理
17 不良品是否得到控制及识别
18 是否有停线标准及异常处理流程,处理是否及时、顺畅
19 员工操作与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
20 新进员工上岗是否有标识、有人培训、监督
21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装配得分
5、含浸、干燥 1 凡立水比重是否有用SPC图控制
2 凡立水是否定期过滤、更换。
3 凡立水是否有定期检测比重
4 变压器是否全部真空含浸
5 变压器含浸气压及时间是否有规定且得执行
6 变压器含浸凡立水是否有含浸到最内层
7 凡立水的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及得到监控
8 含浸后是否有自干一段时间
9 含浸容器是否有定期清理
10 烘箱干燥温度、时间是否得到定义
11 烘箱干燥温度、时间是否受控、是否有人监督
12 产品摆放是否整齐
13 产品是否易于识别
14 新进员工上岗是否有标识、有人培训、监督
15 人员是否有定期体检
16 检测凡立水浓度仪器(比重计)是否得到校验
17 烘箱是否得到定期维护
18 消防措施及通风系统是否建立及得到有效维护
19 不良品是否得到控制及识别
20 员工操作与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
21 是否有停线标准及异常处理流程,处理是否及时、顺畅
22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含浸、干燥得分
6、检测 1 外观不能有锡珠、凡立水不能形成粒状、MARK是否正确清晰
2 整脚是否损伤引脚、线架、引脚松动及变形
3 引脚共面性是否有定义
4 整脚治具是否是否有定期校验及维护
5 电气参数:电感量、铜阻、电压比、漏感、耐压、层间耐压等是否100%测试
6 测试站是否得到识别,耐压测试站是否有警告标识及防护措施
7 零件跌落不得拾起正常使用
8 标准样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得到确认
9 仪器、设备是否有定期校验及维护
10 产品检验是否有进行SPC控制,超出管制是否有CLCA
11 不良品是否得到控制及识别
12 是否有停线标准及异常处理流程,处理是否及时、顺畅
13 员工操作与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
14 新进员工上岗是否有标识、有人监督及上岗合格证
15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检测得分
7、包装、出货 1 产品状态是否得能识别
2 产品内包装是否有使用保丽龙包装(TPV禁止使用保丽龙内包装)
3 产品尾数是否易于识别
4 包装箱是否有产品标签及产品生产日期
5 每一批货是否得到检验部门确认,在每箱上得到识别
6 产品检验是否有进行SPC控制,超出管制是否有CLCA
7 出货检验部门是否有客户提供的资料作为参考依据
8 返工完毕是否重新检验
9 出货是否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确认
10 产品存储是否得到定义
11 上述是否形成文件,记录是否完整
包装、出货得分
8、技术 1 变压器是否有UL绝缘系统认证
2 所使用材料BOBBIN、胶带、套管、挡墙是否满足 CLASS B材质要求及其它相关认证
3 漆包线是否有UL及其它相关认证
4 挡墙胶带宽度6.4mm min(PIN 端,如不足则所有引出线加套管),3.2mm min(TOP端)
5 CORE与线包进出线安全距离是否受控并符合安规要求(8mm min)
6 变压器叠加电流(1~3A)与电感量的温度、频率特性(1KHz~100KHz MIN)是否进行控制
7 层间耐压的电压值选取是否确保其他绕组的安全性(无电压过高而击穿)
8 是否有使用荧光标签(禁用)
9 包装是否易取
10 包装是否有叠放数量标识
11 是否建立条码追溯系统
12 是否有定期做可靠性验证及出具验证报告
13 不良返修流程是否得到建立并有效实施
14 不良分析输出是否可以推动矫正措施的进展
15 每一批产品投产之前是否有进行首件检验,确认绕线方式、圈数、安规距离等
欢迎光临 标准下载论坛 (http://bbs.bzxzk.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